泰州市召开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0-17 浏览量:

10月10日下午,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召开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祝贺我市作家庞余亮先生散文集《小先生》荣膺大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霞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焕祥宣读贺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电台台长王飞主持会议。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社科联负责同志,市文联领导班子成员、各市(区)文联负责同志和部分作家、文艺家代表参加座谈。

前不久,庞余亮主席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是我市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实现了我市乃至整个苏中、苏北地区本土作家在国家顶级文学奖项上的重大突破。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庞余亮同志表示热烈祝贺!"会上,刘霞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此次泰州文学实现历史性突破反映了泰州本土作家的茁壮成长和卓越进步,更折射出我市文学创作事业与时代、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文艺之道在坚守。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文艺工作者要克服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要志存高远,坚守艺术理想,保持创作初心,以人格魅力彰显艺术魅力,以道德厚度提升艺术高度,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启示之二:文艺之根在人民。

以庞余亮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笔耕不辍、坚守本土的作家构成了里下河文学创作的大军。他们来自于人民,又走进实践深处,关照人民生活,用手中的笔,描绘眼里、心里的里下河风物人情,抒发对家国、对人民最质朴、最真挚、最深沉的情感,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是里下河文学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启示之三:文艺之魂在精神。

“小先生”也能反映“大主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立足本土,讲好泰州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具有鲜明文化辨识度的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呈现,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热度、书写时代精神、彰显人文情怀的作品。

 三点希望

 

一、坚持放大名家效应,助力高水平文艺精品创作。

二、坚持深化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文艺标识。

三、坚持注重德艺双馨,建设高质量文化人才队伍。

 

刘霞部长在讲话中勉励各地各部门、广大文艺家以以庞余亮同志为榜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更多展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泰州特质的精品力作,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艺力量!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焕祥宣读贺信

庞余亮发表获奖感言:

10月的泰州是金色的。

 

10月的泰州是芳香的。

 

金色芳香这两个词属于泰州吉祥大地的收获和对这块土地的感恩。《小先生》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不完全是一个人的荣誉,更是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年关心泰州文艺事业的成果。所以我要感谢尊敬的刘霞常委、王飞部长和周焕祥部长,感谢今天下午来到这个特别的会场的朋友们,为我也为我的《小先生》特别召开的一场会议。

 

《小先生》收藏的是一位小先生和一群孩子在一所乡村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在记下《小先生》的第一个素材故事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我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更没想到这本书前后花了近30年时间。

 

 1985年,师范毕业的我来到江苏兴化的水乡深处,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也有幸遇见了第一个教师节。当时我18岁,身高1.62米,体重44公斤,又长了一副娃娃脸,被学生们和家长们单称为小先生。我还记得我的第一节课,我很害怕不住学生们,先是惊慌,后来是镇定:唯一拯救了我的是学生们信任和期待的目光。作为小先生的我,反而从学生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

 

每一种生活都是在重复,乡村的日子尤其缓慢,但这缓慢而寂静的生活里,有着其他生活所没有的惊喜。学生们在老教师面前一点不活泼,但到了我的课堂上,他们总是喜欢把积压的调皮和灵性挥发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心目中,我可能更像一个喜欢读书喜欢给他们读诗陪同他们踢足球的大哥哥。他们把我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到我面前。很多瞬间,都是值得回忆的。比如晨曦中打扫卫生的少年们,他们的影子和树木的影子在一起的清晨图。比如学生们散尽,我在读完书之后的十二点,站在合欢树下,合欢花调皮开放的香气。比如那个突然停电的晚间辅导课,孩子们很安静,我在黑暗的教室里继续讲课。乡村的黑是最为纯正的黑,乡村的静也是最纯正的静。天地间只剩下了我的声音。后来,电来了,光线在教室里炸裂开来,我突然发现,孩子们的头发比停电前更黑更亮了,乌亮乌亮的,像是刚刚洗过一般。

 故事多了,我决定记下来,记在我的备课笔记的后面,就是只写每一页的正面,反面空着,速写学生们和同事们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在上课和记录中,我也在乡村学校完成了我的第二次成长15年,备课笔记有了上百本,故事也有了几百个这之后,我开始写作《小先生》。这个过程又是漫长的,完稿、修改,再定稿,又用了近15年时间。我很想充分展示乡村学校寂寞中的坚持,乡村孩子的坚韧,乡村教育的贤善性灵

 《小先生》一共写了三方面内容:学生们的成长;老校长总务主任和老教师们的生活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奉献;我18岁到33岁的个人的成长。我很期待《小先生》像那颗在乡村学校冬夜里靠煤油灯慢慢煮熟了的鸡蛋,以此献给所有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献给一批批在乡村教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是我精神的背景,也是我人生永远的靠山。

 

再次谢谢各位,祝各位顺风顺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