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军:如何阅读和理解古诗词
作者:邓小军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量:

第一,养成诗的语感和鉴赏力:能够一见便知诗中的好句、尤其是神韵之句;能够贴切地、条理地说出为什么好。一首歌曲,有最优美的乐句,同样,一首诗,也有最好的诗句。

李白《西岳云台歌》:“黄河如丝天际来”,一见便知是诗中的好句。为什么好?因为写出了远望中黄河如丝的纤细、飘逸,和奔流而来的气势磅礴,神来之笔,韵味不尽。

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一见便知是诗中的好句。为什么好?因为写出了远望中泰山那一抹青绿的颜色--空灵淡宕,和泰山绵延齐鲁两国大地而无尽的雄姿--大气磅礴,神来之笔,韵味不尽。

有的好句,隐藏的意思更深,需要更加仔细的体会和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带月荷锄归”的“带”,口语,有两个意思。1.带领、带路。2.携带。“但使愿无违”的“愿”,是指躬耕自养,保全自己的独立自由人格的大愿。按照带领的意思讲,“带月荷锄归”,就是我走月亮也走,月亮跟我走,我把月亮从田野上带回家,好像是把好友带回家。这是拟人化的写法,亲切。按照携带的意思讲,“带月荷锄归”就是把月光从田野上携带回家,象喻把“但使愿无违”的希望和光明带回家,风趣。两个意思都通、都好。“带月荷锄归”,神来之笔,画面生动传神,言有尽而韵味无穷,言有尽而意义无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闲”,在此训为悠闲自在,没有牵挂,没有忧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的“闲”。“昨夜闲潭梦落花”,诗言昨夜梦中,思妇本不知愁,闲步江畔,忽见一片飞花--却撩起“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悲伤。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闺怨》是写实,《春江花月夜》是写梦,更为空灵。“昨夜闲潭梦落花”,画面生动传神,而相思无处可逃,意在言外,韵味空灵荡漾。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桂花落”。“闲”,在此训为静。《文选》卷十一孙绰《游天台山赋》李善注:“王逸《楚辞》注曰:闲,静也。”“桂花落”,是听见的,不是看见的,因为此刻是月出前的黑夜,什么也看不见。桂花细小,落地无声无息,可是诗人却谛听到了桂花落地无声无息的声息。刘长卿《别严士元》“闲花落地听无声”,出自于此。“人闲桂花落”,画面生动传神,而夜万籁俱寂,心静如止水,意在言外,无迹可求,韵味不尽。

神来之笔,画面生动传神,意在言外,韵味不尽,这就是神韵。神韵是中国诗的高标准。能够直觉地认出一首诗中的好句,尤其是神韵之句,并能够贴切地、条理地说出来为什么好,是诗歌鉴赏力的高标准。

每读一诗,就训练自己当下直觉判断哪个句子最好,并训练自己贴切地、条理地说出来为什么好。如有不够贴切、不够条理,便加以修订,不厌其烦,千锤百炼,直至臻于贴切、臻于条理,臻于完善。次次如此自我训练,久而久之,就培养起了这不假思索、直凑单微(就是直至精微)的诗歌审美判断能力。好像贾宝玉一见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不需要思考,一见便知。

 

第二,联系上下文,了解诗的言外之意。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了下文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清早锄草到月出,便知道现在不再是上文的“草盛豆苗稀”,而是草尽豆苗出了。虽然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这个意思,这却是实实在在的言外之意。其实也不需要写出来,因为那是画蛇添足。

 

第三,学会解释诗歌的历史进路和语言进路:历史的进路,就是以诗史互证;语言的进路,就是词语训诂。

中国诗气象万千,千门万户。神韵与诗史,是中国诗两臻绝顶的巅峰。没有诗歌的艺术鉴赏力,诗史互证就无从说起。没有诗史互证的工夫,单纯的使用艺术鉴赏力,有时就会是隔靴搔痒。诗史互证的前提,是熟悉相关历史时代的史部书籍目录,学会使用史部文献相关材料,并熟悉和学会使用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历史地图及今地图。

词语训诂,是阅读诗歌的最基本的工夫。除必须阅读诗集注释外,更必须学会使用字书如《说文解字》《玉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韵书如《广韵》《集韵》等,词书如《尔雅》《辞源》《汉语大词典》等,类书如《佩文韵府》等,学会使用其中字、词、词语的适用的训诂义项。当某一字、词、词语没有现成训诂时,还必须学会自己搜集同一字、词、词语例证,自己根据多个例证立训。具体说,根据每个例证的上下文语境立训,根据多个例证的相同训诂立训。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李白这两句诗,非常有气派,盛唐气派;又非常有讲究,细节贴切历史实际,从而蕴藏着后来被掩盖了的历史真相。

“天子遥分龙虎旗”。

先说语言的进路。

“遥”,远也。汉扬雄《方言》卷六:“遥,远也。”

“分”,付也,授与也。梁顾野王《玉篇》卷十三“分”:“赋也,与也。”

再说历史的进路。

《旧唐书》卷一百七《永王璘传》:“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范阳(今北京)。十五载六月,玄宗幸蜀,至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下诏以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馀如故。璘七月至襄阳(今湖北襄樊),九月至江陵(今湖北荆州)。”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传下·李白传》:“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

《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李白,天宝末为永王璘江淮兵马都督从事。”

《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天宝十五载:“秋七月……庚辰(二十八日),车驾至蜀郡(今四川成都)。”

根据《旧唐书·永王璘传》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玄宗入蜀至汉中郡时,任命永王璘为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这是玄宗入蜀途中对永王璘的第一次任命。

根据《旧唐书·李白传》《册府元龟·幕府部·连累》记载,天宝十五载七月玄宗入蜀途中到成都之前,又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这是玄宗入蜀途中对永王璘的第二次任命。这时,永王璘正在自汉中奔赴江陵途中后半段的荆襄道之路上。

“天子遥分龙虎旗”,诗言玄宗远隔蜀道与荆襄道之间千山万水,授予永王璘以江淮兵马都督之旗号。不是指玄宗授予永王璘以江陵郡大都督之旗号,因为那是在汉中当面授予,不得曰“遥分龙虎旗”。

永王璘奉玄宗之命并获得肃宗同意率领水军东下扬州,是为了渡海取幽州。唐肃宗后来宣布永王璘擅自出兵东下是为了谋反,而加以镇压。唐肃宗为了掩盖真相,就在《玄宗实录》中完全删去了玄宗在入蜀途中对永王璘的第二次任命,即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之记载。从而,在两《唐书·玄宗本纪》以及《资治通鉴》中,这事连个影儿都没有了。两《唐书·玄宗本纪》以及《资治通鉴》玄宗部分的主要史源,是《玄宗实录》。

李白《永王东巡歌》“天子遥分龙虎旗”,与《旧唐书·李白传》、《册府元龟》所记载玄宗入蜀途中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相互印证一致,可见解释清楚“天子遥分龙虎旗”,包括这个“遥”字,对于揭示这一段历史真相,关系多么重要。反过来,了解了这一段历史真相,就会体会到“天子遥分龙虎旗”之句,又是多么地有分量,多么地馀味不尽。

解释诗歌历史进路和语言进路的原始典范,是《毛诗正义》,包括序传笺疏。最佳篇章,是《燕燕》。

微言诗和一般诗在表现手法、理解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另当别论。曹植《赠白马王彪》、阮籍《咏怀诗》、向秀《思旧赋》、陶渊明《述酒》《饮酒》、杜甫《北征》《洗兵马》、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元结《大唐中兴颂》等,都是微言诗或包含微言的诗,我都有论文加以讨论,或可参看。

原载《求学之路漫谈—邓小军教授访谈录》(采访者:杨阿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