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之河若水流
——若水新著《浮生之河》赏读
□蔡启发
6月26日上午,若水打来电话,说7月1日下午在温岭市书画院召开新诗集《浮生之河》出版研讨会,研讨会由市文联、市作协召开。邀请我参加,我二话没说且愉快的接受了。并在电话里欣然祝贺他的《浮生之河》出版,预祝研讨会成功举办。过一会儿,他发来了《三角帆》链接所刊载的诗歌精选,并嘱我写几句。随后,我立即点开《三角帆》【十九期】山海品读会预告:若水诗集《浮生之河》研讨会的链接,阅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这一股清凉的河水,在夏风的伴吹下,凉爽了我的老屋。接下来的时间,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这本由哈尔滨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的诗集《浮生之河》以帮助阅读了解。几天来,我抛开其他“无聊事”,精中着精力,沉浸在这《浮生之河》,脑子里所浮现的都是干净的时光,也使我不得不在诗的精美篇什中欢腾寻找。
若水这部新诗集,由四川悟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版,集子按照所创作的时间为顺序,精心遴选了他自2015年至2021年创作的部分诗歌。收编分为:“2015年至2016年选辑”、“2017年选辑”、“2018年选辑”、“2019年选辑”、“2020年选辑”、“2021年选辑”,共六辑156首诗歌。光从这些集辑标题看,你就能感受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浓墨重彩。
我读了他的这些诗歌后,总体印象是:对生命意味抒情的咏叹,人与自然抗争的不可理喻,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家乡之河的憧憬回望,前行所向,多情疑虑,寂寞难耐,日常坚持。当然,更有着幻灭与兴奋,既有意犹未尽和情绪低落的矛盾,又有孤注一掷的情景交融的波澜起伏。我可以这样说,这是若水诗体的灵魂在河流的摆渡,个体生命对浮生若梦的心灵史的寻秘。更是他灵魂出窍的拷问,架起了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桥梁。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的体会。
一、若水诗对自然河流穿越生命抒怀是刻骨铭心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又说苏格拉底)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的水是流动的,这是哲学家从思辨角度看待宇宙的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是永恒的。
“雨水落地,便有了一条浮生的河流/只看见花序,分秒一般的变化/隔着茫茫尘世/芦花,是一片遥远而模糊的光亮/光亮里呈现村落,由一个穿红袄衫的女人/把它放在河水里清洗/浮生尚在梦中(《浮生之河》)”。诗人直击主题,道破天机把心情托出,泄露给大家,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的彰显。
原来,所谓的浮生就像哲学家讲的流动的水流,一去不复返了。而若水则是通过一件红袄衫的清洗细节,更具体、更形象生动地用诗歌的慧眼,如水若梦般作了一番辩识。流动的河水,如流动的浮生,他接着说:“常常跑到河堤之上,看见多少人走远/多少人复来,都带着河流的声音/你的内心另有隐忧/告诉水,水有年代的伤/如一个人心中的繁花,一朵一朵/落下来,一个伤口到另一个伤口/它颠覆了你孤独的尘世/而异乡,女人,和从未抵达的翅膀/是这个春夜走失的另一条河流”。
这里的诗人,有着百感交集,万般无奈,思绪万千地想起那些在河堤上走远,或者回来的人,仿佛在水声的噪音里,走远的人,不可思议的迷失了自我。回来的人,孤独的隐忧切割着内心的创伤。从而将人与自然,河流穿越了生命的抒怀心情写在了这里,且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二、若水诗对生养他的家乡土地热爱是深入骨髓的。
人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而凡是写诗的人都自己的内心表达。但对若水来说,其天赋异禀的独白,带着勤奋乃容的执念动因,就不是与君所相同了。他在《回到老家》里说:“感谢时光为我抹去什么,又留下什么/人去楼空,光随水逝/树的叶子,连同那个走在黄昏里的身影/被最强劲的一阵风吹去/这些不舍,时有发生”。
按理说,回到老家,这是一种愉快的事情,然而,呈现在诗人面前的老家,却是人去楼空的残酷现实。他说要感谢时光,而时光又是那样的无情,随水而流去。老家应该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这是一种抹不掉的记忆,忘不了的乡愁。
请听听他的直言:“就像我,几次回到老家/都要在一片废墟上呆上小半天/怀念,唏嘘,冥想/我喜欢这里的荒芜/草尖上一只飞来飞去的白蝴蝶/撩我心底的一股暖流/我在瓦砾上踩出破碎的记忆/隔墙的那株老榆树还在/风雨在它身上,烙下了岁月的伤痕/暖阳里,它的身影,美得有点孤绝/而此时,失联多年的一个表亲/正好迎我而来,他把一些生活的悲哀/一半对我叙说/另一半被他落在去过的路上/一时记不起来”。
读这诗句,我不想用台州话来比喻“鬼拔牢”,但它至少给了我心酸的思考。破败的故乡老屋,哪能还有什么乡愁的存封,乡愁的安放?更不用说所谓的喜悦、天真、割舍不掉的回忆了。诚然,对于故乡爱戴,何止只是在诗歌里流淌的血和泪,这心底里的泣血,恰恰是浮生的河流,更是有着若水一般深入骨髓的例证。
三、若水诗对上善若水的敬仰和推崇是毋庸置疑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最高境界以及修养和优美的思想品德,应该像大自然里的水一样,无论它处在什么地方,从不计较地位高下,都能滋润万物,给万物滋养生命,哪怕处于众人之所恶,却从不与其与万物去相争。
所以,水的品性就是人品,也是一个诗人的优秀诗性品德。诗人本名胡姓叫君土,这是个优雅典娜,柔情蜜意的美名,寓意着国君有土,快乐无忧。但这不能满足他对美的追求,非得要再来个若水生花,去上善的历练。他喜水、惜水、爱水,就写那些水生的野草,连一株芦苇都不放过。
他对芦苇说:“每一次写到芦苇,一直到它们小小的身体/在冷冷的风中,和我一起停留在人世/紧挨岁月的刀子/那些被割痛的,不再是光滑温暖的肌肤/那些吹在风里的芦花/每一天在我行走的路上,被流水带走/这些来自生活的悲哀/以及我更多的期待和遭遇/不为人知/有时候我就坐在它们中间,等着天黑下来/仿佛有被抽空一生的感觉(《每一次写到芦苇》)”。
这首拟人化的芦苇,用毫不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喜水性植物的所爱。禾本科多年生的芦苇,在我国古代是被称“蒹葭”的,而且广泛分布。诗经里所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这种水生植物的描绘,溯洄从之,其若水的诗意也就拔擢而出。我想:这就是他敬仰和推崇上善若水的由缘吧!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再去置疑他的呢?
若水是一位读中文、教中文的中文高级教员,对于诗歌里的语言修辞,诗歌的艺术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用典等等,都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的。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又如叙述、描述、议论,也是娴熟到位的,口语化的技术处理更是游刃有余的。读若水新者,我就像游泳于《浮生之河》,享受到了江河湖海的开阔绰约,尽揽了山高水长、幽谷神潭,犹如品味了一汪“沧浪之水”后,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濯洗。
这部156首诗分六辑的集子中,虽然是以这首《浮生之河》来冠名,对于经过《老街》,走过《比如一间旧房子》,《经过豆麦之地》后,走进《草滩》,就像走进《两个女人的秋天》一样。这些的“浮生”,尽管对若水来说,还有诸多《难言之隐》。包括整部诗集里许多精篇什么,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匆此阅读理解欠深,把握不夠到,祈望若水兄弟本人和研讨会上的诸位学者、专家、诗人朋友们批评指正。
(于2023年6月28日下午6时6分完成,晚上11时10分改定。)
【附】
蔡启发简介:
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十部。迄今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朔方》《绿风》《上海诗人》《中国诗界》《星河》《天津文学》《新华文学》《牡丹》《诗林》《江河文学》及美国《休斯敦诗苑》等刊发诗作及评论。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有论文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2018年1月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召开作品研讨会。应邀于2019年7月,作为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现任职务:
《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
《新华文学》爱情诗栏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