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14】||授鱼的深切呼唤
——《我给你鱼》赏析
□蔡启发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老子》有句名言,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送给人一条鱼只能解决眼前饥困,却解决不了日后的生活,如果想在生活中天天有鱼吃,那就得要学会用渔具来捕鱼。意思指的就是直接传授别人知识,到不如传授给人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术。在我的感觉里,李建军这首《我给你鱼》的新诗,有一个趣味的写作现象可以发现。那就是“授鱼的深切呼唤”,这样的呼唤,虽然似乎有点反其道而行之,但读来精美也更显得哲学思辩。
据说吃鱼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因为鱼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能补脑。所以李建军才有足够的理由呼唤:“我给你鱼的大脑”,这种呼唤,是合乎常理的。他又说“一枚指南针飞进你的海洋”,“一株向日葵转起巨大的漩涡”。诗句胜似美轮美奂,也是几乎到了神思妙想。我们知道,指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在航海与野外勘探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边无际的海洋常让人们迷失方向,所以,只有指南针才能引领你到既定的目标。而我们又知道,向日葵的茎杆和花托含有一种植物的生长素,这种生长素又非常怕见阳光,一旦有阳光强烈照射,它就会转到背光的一面,所以说它具有明显趋光性。它向太阳而转悠时,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巨大的漩涡”了。
同样道理,吃鱼眼可以明目醒脑。诗人的心是善良的,他希望幸福的人们都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是永远的。为此,他又如实地说出了“我给你鱼的眼睛”。有了鱼的眼睛后,就会“让你看见波浪的裂缝”,“还有,太阳的手杖”。在这里,它让我联想起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红极八十年代的诗,它用对应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将诗和哲学提到了同一层面。在黑色与光明的反差中得到了统一。李建军的诗也一样地呈现出了富有的魅力。
按照常理给人鱼的骨头,是一种欠有礼节的表现,而诗人为什么还要“我给你鱼的骨头”呢?我想,这不是他的霸道和玩味,因为他想“让所有的青竹直刺云霄”,“让所有的小岛屹立中流”,这才是目的。“我给你鱼的骨头”,寓意是给别人以骨气,也给了人做人的正能量。使得人生有“云霄”与“中流”的铁骨豪情!
从给了鱼的骨头到又给鱼的鳞片来看,诗虽有从深层转为表象,但这是显明的由表及里的倒装写法。你看,“我给你鱼的鳞”,“让河流披上蜻蜓的衣裳”,“让池塘轻搧蝴蝶的翅膀”。如此轻灵的诗句,象征的美感,折射着生存的智慧。再说鱼银光闪闪的鳞片,犹如一面镜子似地反射亮光。这种授鱼的深切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色彩的眼睛。“蜻蜓”和“蝴蝶”的珠联璧合,则是美的化身,也代表着诗人把美丽送给人间的意愿。它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我给你鱼的鳍”,这是给人以启迪。鱼的鳍是用来游动和前行的,还有起着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每个人不一定都有骄人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只金色的鸟与它的影子”,“骄傲地移进天空的瞳孔”。所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亦是如此。在前行的同时,“让柳丝的长笛过滤所有的雷电”,“让水草的手臂挽留所有的白鹭”。因为鳍和尾所发挥的作用是等同的,所以“我给你鱼的尾”与“我给你鱼的鳍”的深切呼唤的道理是一样的。
综观这首“我给你鱼”,诗歌层层剥开,深入浅出,可以说是诗意物象的暗示,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诗意白热化的程度。语言上的干练,执着的追求志向彰显了独特个性,它是李建军的“个性诗”。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剪辑,诗艺之间开挖,没有一系列矛盾的冲突。从头至尾自始至终,那种“授鱼的深切呼唤”深刻而尖锐地凸显了当代诗人的探索精神。《我给你鱼》真是称得上一份大美的“灵魂礼品”。
【附原诗】我给你鱼
□李建军
我给你鱼的大脑
一枚指南针飞进你的海洋
一株向日葵转起巨大的漩涡
我给你鱼的眼睛
让你看见波浪的裂缝
还有,太阳的手杖
我给你鱼的骨头
让所有的青竹直刺云霄
让所有的小岛屹立中流
我给你鱼的鳞
让河流披上蜻蜓的衣裳
让池塘轻搧蝴蝶的翅膀
我给你鱼的鳍
一只金色的鸟与它的影子
骄傲地移进天空的瞳孔
我给你鱼的尾
让柳丝的长笛过滤所有的雷电
让水草的手臂挽留所有的白鹭
【作者简介】
李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作者简介】
蔡启发,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海华都市报》,菲律宾《联合日报》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有论文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