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24】||沉默的芦苇——《芦苇的记忆》赏析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1

读诗【24】||沉默的芦苇

       ——《芦苇的记忆》赏析

□蔡启发

 

 

 

记忆中的芦苇总是那样沉默,无论它曾经是否像自由的精灵。茂密的 “芦苇是一位垂暮的老者”,在远离嘈杂的江边,默默地“把芦花抒发成飞扬的诗”。瘦弱的枝杆在秋风中撑起一爿生命的天空,这是多么地不容易。

 

垂暮者,快要到老年了。宋人 · 张元干《庐川词 · 醉落魄》里云: “年华垂暮犹离索。”清人 · 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第十一章中亦云: “岁行暮矣,尚携幞被访垂暮之人于江干。”清末民初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又云:“尔知吾今已垂暮,生平亲属咸老,势必疎远,安能如盛年时,往来无绝?”这里说明,无数文人都对“垂暮”作了诠释,而我读这《芦苇的记忆》,就仿佛“从温润的书页里睡去”,或者,无意地“从高洁的白鹭中醒来”。

 

因为,在《芦苇的记忆》里,有许多无人知晓的故事。那种生长的清苦与秋风萧索的凄凉图景中,是那淡泊的摇曳下,充满绵延的支撑。伸向远方的理念,终将是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者一样。是“谁将剪碎旧报纸似的记忆”,不曾有过的丝丝苍凉,又是被谁“剥夺它的剩余价值”呢?

 

“在湖水中,芦苇”,早已是一位老年沉默不堪的人了,哪里来的什么剩余价值让人可以剥夺?然而诗的奥妙就在于此。在“芦苇”这样一株草里,有其生命的意义与张力,那便是具有人性化的“记忆”。又是这“记忆”的大脑存在着“音乐是轻纱覆盖的玻璃房”,所以又说,“它是一尾会唱歌的鱼”。

 

如此的定位,我不得就像是在用“嘴唇牵引夕阳移动的光线/融化了这枚炽热的糖果......”,并且以垂暮的歌者姿态,“倔强地伸出求救者泛白的手指”,为这世界拨动凄美的沧桑岁月和心灵的痛苦神筋。

 

 

 

【附原诗】芦苇的记忆

□李建军

 

 

芦苇是一位垂暮的老者

把芦花抒发成飞扬的诗

从温润的书页里睡去

从高洁的白鹭中醒来

音乐是轻纱覆盖的玻璃房

 

它是一尾会唱歌的鱼

嘴唇牵引夕阳移动的光线

融化了这枚炽热的糖果…

 

谁将剪碎旧报纸似的记忆

剥夺它的剩余价值

在湖水中,芦苇

倔强地伸出求救者泛白的手指

 

 

 

 

【作者简介】

李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作者简介】

蔡启发,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