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26】||没有国界的饥饿
——《饥饿》赏析
□蔡启发
李建军这首《饥饿》诗,颇为深刻地写出了那种“没有国界”的情感路径,是一个中国诗人良知的最好代言。就凭诗中“不仅仅是黑人孩子伸出双手的饥饿”,这一句,足以证明我对饥饿无国界的判断。当一个人的身体内缺乏食物,尤其是没有营养所引起的饥饿,不说也早就知道其原因的根本了。反之,“我口渴/喝干一池塘水”,或许这是外在刺激下,所引起的饥饿感和进食行为。
此外,即使在没有生理需要时,在食物的气味刺激或视觉摄取的作用下,也可以引起饥饿感。比如,“天空就是一只巨大的磨盘/把绿水青山与鬼城野村/碾压成香气缭绕的粗粮”。在这样的“气味刺激”甚至诱导下,“饥肠辘辘/挖光满山野菜”不是讲大话,这是指对人类习惯和社会风俗所影响,产生进食的饥饿感与欲望,饥饿,这是没有国界人种之分的。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两个孩子,为“鸡”好吃还是“鹅”好吃争论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不下中,去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是你们两人说得都对。孩子还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又作了进一步解释:在肚子饥荒的时候是“饥”好吃,在肚子荒饿的时候是“饿”好吃。这则饶有趣味的笑话无不藏着生活的哲理,因为,饥与饿是一回事,饥(鸡)饿(鹅)了什么都好吃。
在汉语词典里解释:饥就是饿,饿就是肚子空。而百度对饥饿的词条,又这样描述:饥饿是一种强大的动机,是由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种生理不平衡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甚至是折磨和痛苦,从而形成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寻求食物活动。我确切相信,饥饿是每个人都有过体会的,依据我的体会,饥饿真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因为,早时乡下的孩子家里穷,生活困难,很多日子受饥挨饿,有时候吃一肚饱就是做梦。
在诗人没有国界的跨心境情感体验下,“不仅仅是一双眼睛穿透玻璃窗听读书的饥饿”,这显然是一种对饥饿的诗意嫁接,成为一种典型的超出中国式的渴望。这里饥饿又是广义的,它包括氧饥饿和水饥饿,如灾害、贫困、囚禁、宗教活动等等。当然饥饿,重要的还有对知识的渴求。这首十四行诗,句子由短到长且不分行排列,构建紧密,突出显示了很像一面三角形状的小旗帜,诗有着图象意念。清晰反映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国际主义情怀。
“呵!饥饿无错,灵魂有错!”这个结尾则又给整首诗歌起到了,那种至高的点化入神的效果。
【附原诗】饥饿
□李建军
我口渴
喝干一池塘水
饥肠辘辘
挖光满山野菜
我像一条翻吐气泡的鱼
毫不犹豫地吞下钓钩
它像系上黑狗尾巴的铃铛
是斑驳土墙下啼醒清晨的公鸡
不仅仅是黑人孩子伸出双手的饥饿
不仅仅是一双眼睛穿透玻璃窗听读书的饥饿
而是空城失去星光的饥饿
而是孤村失去影子的饥饿
而是一个民族沉淀已久、填之不饱的饥饿
呵!饥饿无错,灵魂有错!
【作者简介】
李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作者简介】
蔡启发,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