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的爱情 ——桦树皮爱情诗赏析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5-07-05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0

 

在这里我对谁都经历过的爱情,作一个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理解或区分。形而上说的爱情是从一开始的情感产生后,就超越了这种关系,使得两个有情人在爱情信念上能够保持着恒久的稳固。而形而下说的爱情是今天爱,明天不爱,后天又可能再爱,是出尔反尔和见异思迁的那种。换句话说,就是爱情的专一与不专一。所以,爱情对于一些人不易下手也不想轻易得手;爱情对于另一些人容易下手也屡屡得手;这都是不同爱情观产生的不同结果或者说结局。

   

对于爱情诗歌我们也可以来一个“形上形下”的理解,除此,它还有很多种的写法,但要真正写好它也比较难。而我最近读到桦树皮的几首爱情诗新作,我认为是写得得手应心和深思熟虑的,甚至是颇为精彩和可圈可点的。请读《午后两点的爱情》:

   

“午后两点,向日葵扬起笑脸/牵牛花吹响唢呐,迎接父亲/把轮椅上的母亲推向林荫/去盘点绿叶筛下的鸟鸣和金子//父母从70岁起步,用十年/打造一座爱情小站,每天/午后两点,第一趟班车/准时启动,从春夏秋冬走过//时间被磨成轮胎上厚厚的老茧/磨成严冬的雪花,把两颗心/磨成了红豆,每天都寸步不离/从午后两点,驶向百花深处//两个风雨同舟的人,用两条腿/丈量了爱的长度和厚度/每天都在小区的环形路上蹒跚/却完成了一次  只有两个人的长佂”。

   

桦树皮这首“午后两点的爱情”诗,不是八零、九零后的青年男女约定在每天下午两点钟发爱情短信或者赶赴一场约会。也不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它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构想,描写了父辈们的爱情故事。两位老人仿佛在花朵的簇拥下,定时“约会”的生活场景。

   

首先,故事说的是每天午后两点,这位父亲用轮椅把母亲推向林荫道,由此而盘点绿叶下的金子般的相爱过程。其次,时间见证了爱情,这便是七十岁的父母共同用十年时间,打造的爱情小站和经营的爱情班车,纵然是两颗老去的心,也因爱着而变成红豆般的美好。说明了长年累月的厮守,坚持在轮椅里的准时间,这种建立在情感上的爱情关系,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来得时尚,但有金字般的可贵。再次,风雨的剥蚀,岁月的磨练,让爱情有了长度和厚度。那种爱情状态下的意识唤起,使得情感的长征越发感动人,这就是诗人用心良苦的奥妙和诗的成功之处。

   

当今时代的爱情早已被金钱掏空,婚姻也早已被物欲填充。所以,桦树皮的这首“午后两点的爱情”,就其思想意义,艺术的传真,是有很多圈点的地方的。诗中父亲推母亲的轮椅,这里可以先不问母亲是怎样不能走路的,但其背后藏着的爱是不言而喻的。善良的“父母”们的代表,就是打破了狭义上“小我”的父辈,从而成为广义上“大我”的父辈们的代表。为此,我就说这是一首具有时代的道德境界,优美与崇高意义的诗。晚辈写父辈的爱情,这种大胆的冒险性和创造性构思,是难能可贵的,正是如此,有力地证明了“精彩和可圈可点”这个判断。

   

《我的男人》,是桦树皮可圈可点的另一首精彩爱情诗。你看“你离开的早晨,阴云飞渡/大雨将至,燕子替我送行/一个挥别,碰塌了一座鹊桥//从此,我把你的背影/与楼下一棵香樟树重叠/每晚我用露水为你擦亮星光//从此,每逢买了新台历/都把七夕提前撕掉,燃成灰烬/让这一天,从我的日子跨越//我的树,还在楼下,翘望/我远离或归来的影子/就像我曾倚着家门傻傻的等你//而阵阵松风,不离不弃,/把我揽在胸口/忧郁时,它给我送来几滴鸟鸣/就如你  曾为我轻唱《不能没有你》”。

   

初读“我的男人”,给我的感觉是这男人像一个有点负心的家伙。再深读,这男人又像一个让妻子钟爱和牵挂的好儿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点是无可争说的。正因为它的美好,也许幸福总是伴着回忆,等待总是夹杂痛苦。在人的一生中,无论谁可能都有这种刻骨铭心的体会。于是,桦树皮唱出了如此的挥别心曲。相离的一刻仿佛爱情鹊桥都塌了下来。如果,再选择一个合乎情理和顺着诗意逻辑的推理,“我的男人”,更是一位戍边的军人比较相似。谁是最可爱的人?自然,桦树皮的回答是坚决的。打从“她”的男人离开后,“她”就把相思寄托给了院子里的那棵香樟树了,每晚朝思暮想,不等七夕来到,就把日历撕成了灰烬。可见,“她”对这男人的爱有多深?

   

回想在我国文学作品和民间流传中,有关爱情的故事和传说也是不胜枚举,多少才子佳人为爱情赴汤蹈火。比如: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往国外说,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这些富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不说到罢,说说则越说越觉可怕。爱情的死去活来,何止就像我傻傻的等待,就算是那等待终因也没能换来一个同枕共欢。所以,无数有情人忧郁中只轻唱“不能没有你”,不等唱完,就暗自流下悲伤兮兮的眼泪。

   

自然,阅读桦树皮的诗,总给人向往爱情的想象余地。她诸多的诗歌,随便挑一首,都像一棵树,有的是活灵灵萦绕着情的烟岚,有的是尽尽地唱着爱之歌。比如《李子》说的:“从八月的枝头采摘/那双手应该是两只彩蝶//嫣红染透朝霞/让少女的心事无处可藏//酸甜勾兑的快乐/含着一颗岁月雕刻的心”。所以我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和向往着美好的爱情。

   

每每联想八月又是一年的中秋时节,中秋又是令人思念的概念,所以,就会出现“像一枚硕大的红豆/此刻已点燃累累相思”。虽然,《夏天,爱情的那场雨还在下》,“雨,敲打窗外相思的葡萄/爱情还在藤蔓的路上攀援”,这似乎就像让“我无法饮尽周末的整个孤独”一样。季节无声思念起,叫我如何不想你。在爱情的路上,无论是谁,“打开红伞,去陪伴那条曾经相挽的/小路,陪伴那些越来越浅的脚印”。雨后的阳光里,一道彩虹挂上了天边,而我心中的那场心雨还在沥沥地如泣如诉……

   

于是,不管是《谁将风铃轻轻弹》,“爱的季节没有秋天/即使蒲公英老了/还有一只只白鸽/为春天放飞相思”。桦树皮这些可圈可点的精彩诗句,无不一一说明了爱情就是人生里最美好的一面。桦树皮呈献出的爱情诗新作,真的是那么本真地让人动容,其隽永的神采飞扬。或写父辈的意境深沉,或写男人的思情情怀,或写李子的睿智高远,或写夏雨的渲染气氛,或写风铃摇响的真情相思,都是把意象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所制造出爱的氛围,时时打动着人、吸引着人、感染着人。

 

 附:桦树皮的诗三首

 

 

◎李子

 

从八月的枝头采摘

那双手应该是两只彩蝶

嫣红染透朝霞

让少女的心事无处可藏

酸甜勾兑的快乐

含着一颗岁月雕刻的心

不知为什么姓李

竟然与我同宗

想起了遥远的唐朝

是否有个叫子的皇孙被遣送民间

把洒脱酿成百姓的口福

栽成一棵树,与草木共享春秋

不忍放进欲望里咀嚼

捧在阳光里抚爱闻香

像一枚硕大的红豆

此刻已点燃累累相思

 

 

◎夏天,爱情的那场雨还在下

 

你背着春天的行囊走向大洋彼岸

夏天的深处,我酿的杨梅酒

开始发酵,橙红的梦溢出思念的香

雨,敲打窗外相思的葡萄

爱情还在藤蔓的路上攀援

 

我无法饮尽周末的整个孤独

世界都是绿的,绿的叶子

绿的果实,绿的时空,只有

发给远方的一组乐符是红的

嘟嘟的忙音却被纽约的雨巷堵塞

 

打开红伞,去陪伴那条曾经相挽的

小路,陪伴那些越来越浅的脚印

路边的荷塘,有两只鸳鸯游来游去

互赠硕大的露珠,快乐从嘴角流出

穿起一串串求爱的项链,此刻,天边架起

一道彩虹,而我心中的那场雨,还在阳光里

缠缠绵绵地下着,淅淅沥沥,如泣如诉

 

 

◎谁将风铃轻轻弹

 

爱的季节没有秋天

即使蒲公英老了

还有一只只白鸽

为春天放飞相思

 

纱窗外的风铃还很年轻

一直在修炼沉默

一肚子的话,等待

打工路上,恋家的骏马驮走

 

葡萄早就熟了,粘满了

蝴蝶和蜜蜂的吻

诱惑无所不在,这一刻

谁将风铃轻轻弹

 

用阳光捂住耳朵

把风关在心窗之外

掐断牵牛花到处张望的眼神

摘下酸甜的日子酿酒

 

注:考虑到《午后两点的爱情》、《我的男人》二首全诗已引用文中,故不再附上。

 

 

 蔡启发:1)主要早期评论:温家宝的诗、李瑞环的哲学、李肇星的诗、林莽的诗、东方浩的诗、杨亚杰的诗、陈忠村的诗、碧宇的诗、华海的诗、陈晓霞的诗、尹才干的诗、星儿叶子的诗、李建军的诗、王丽华的诗等近百篇。2)迄今在《朔方》《诗歌报》《星星》《浙江日报》《南国诗报》《诗林》《当代诗歌》《诗歌月刊》《绿风》《江河文学》《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大别山诗刊》《山东诗人》《青年文学》《诗选刊》《辽宁散文》《诗江南》《文学月刊》《廊坊文学》《现代新文学》《关雎爱情诗》等国内近百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作品。3)在《青年文学》《上海诗人》《西南大学报》《关雎爱情》《屈原风》等杂志发表诗歌评论多篇。在《世纪瞭望》《现代领导》《当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浙江水利科技》等发表水利业务论文近20篇。4)出版诗著有《季节之河》《秋水之舸》《硬伤之水》《沧浪之水》《在河之洲》(评论集)《母亲之歌》等10部。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