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是一个荟萃生态诗美的绿地 ——《绿美清远》生态诗文精选集随读 □蔡启发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5-08-15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0

清远是一个荟萃生态诗美的绿地

       ——《绿美清远》生态诗文精选集随读

□蔡启发

 

 

       九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季节,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给了人们有着喜获丰收的欣喜。然而,九月更是给了文人们独特的情感漫益,也使得文人墨客充满着活力的想象,饶有兴趣地生发描绘秋日美景的灵感动力源,从中产生了诗意与遐思的不可或缺。眼前的这部“《绿美清远》生态诗文精选集”虽不能说都写在九月,但编者选择在这个时机火热推出,恐怕就是为九月开出的一张最好的绿美清远证明书。

 

一、绿美清远诗远方,且看生态绝句拔擢而出

 

       我们说:绿美清远生态诗选集,它所精选的是以生态绝句形式展现的清远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自然景观的诗意描绘和人文思考,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这里尽尽是蜻蜓点水的随机选读。

 

       骆雁秋的《红装劳作》,优雅地歌颂了穿着红装劳动的场景,带给人“劳作”带来的无比快乐和欣喜,传递出那种劳动着是美丽的信息。你看:“绿树从中一点红,光天旷野四边通。任由汗雨肥沃土,换取丰年笑语重。”读其诗如观赏“绿树从中的”刮起的红色风暴,天空下的旷野也是通体流行着红彤彤的美景,而这时的劳作者,竟然像忘记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反而是劳作中荡漾起的欢声笑语,不能不说写出了诗人沙里淘金的生命体验。

 

       廖斌的《林荫大道行》,是一首典型的歌颂生态美的诗歌。所谓“林荫大道行”,是指乡村阡陌,人们忙碌一天收工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两边尽是绿树成荫,一派郁郁葱葱。诗人沐浴着彼此的风景,感受到生态美的惬意,收获着眼前浮动的绿色光影,铿锵有力地道出“生态保持方有今”,此种赞美如一语道破了天机。生态文明建设所带给人的美好生活,也是对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批评的内心独白。这真是:“日出东方一片红,茫茫人海耀长空。山河壮丽惹人爱,速按快门入画中。(《山河美》)”

 

       李经纶的《白头翁之恋》,触景生情,情感朴素,写出了农人们的温馨与和睦景象。是对辛勤劳作美好生活的赞唱。起句“豈辞辛苦大炎天”,说出了农务人不怕天热“赤日炎炎”,面对在酷暑天气中劳动的乐趣。转句“谋食归来乐意颠”。这句大有承上启下,情景交融的意味,蕴藏着勤劳致富的人生哲理,丰衣足食的快乐夸张,从而将诗歌的情感引入高潮。看这第三句:“最是分甘情思厚”,这是纵情欢唱在绿色田野,思想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是那样的致理入深。诗到第四句:“相安相顾百千年”,情文并茂中,又是相安的无事,相顾的不可理喻。充分表达了勤劳勇敢和怀有一颗善良之心,尤其写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心系所向。

 

       曾新友的《走马连南石漠公园》,如诗所示:“花从列阵鸟穿梭,公路拉直上下坡。笑语追风车带过,茂林深处响瑶歌。”通过诗人个体情感细致描写,生动地演示了该景观之美。具体来说:一是着笔公园里的花花草草的枝叶繁茂,引得鸟儿来栖居。二是着笔在公园的高处远眺,一条被改造的笔直公路,高低绵延不绝,好是蜿蜒曲折,一派生态的景象。三是着笔在公园里玩耍的游客,时而笑逐颜开,时而风中追逐人工的风车,好像风车旋转起来,心情跟着这风车的欢快和喜悦无与伦比。四是着笔该公园的神秘与幽径,安装隐藏在公园里的音响,不断地传来好听的歌瑶,仿佛深抵人心。整首诗刻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的《赏东山植树造水生态试验区》一诗,可以讲是描绘在当地,经过生态修复和造水改良的一个成果实践的典型案例。人们在享受生态美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首《财路贯黎埠》,简洁地写出了繁荣的景象和商埠繁华忙碌动态。巧妙的通过“财路”和“黎埠”两个意象的有机结合,构建出的画面感,赋予了时代气息,读来亲切。他的《赏连山双龙湖》《亲近侦洋湖绿荫》,都是对江河湖库生态环境美的赞赏。同时,深情讲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道理。

 

       潘伟的《晨耕避暑》,让我们从这一标题中得知,农民兄弟在清早的田间地头耕种的现场。一是诗人用以悉心的笔触,描写清晨的劳动图景;二是呈现劳动者的质朴姿态,树立了劳动者辛劳和热爱劳动的形象;三是写出了赞美的心声,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土地赋予了农民的赖以生存;四是反映了“暑日晨忙午却闲”的忙里偷闲的好心情,说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种不误农事的道理。

 

       吕杰汉的《连江水杉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态的图景。它如香山红叶一样的为连江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博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们的青睐。水杉作为自然界的植物骄子,正如诗所说的“连江河畔水杉红,似火如霞映碧空。”它具有植物观赏与生态价值双重意义。水杉这种植物它的习性是喜湿地,吸纳阳光之下的生长,这也让我们从中读出了,在诗里透视出的周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做得非常好。为此,连江更是一个招得凤凰来的福地。他的《红荔飘香》,是一首赞美诗。首先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其次是对蕴藏文化符号的特征赞美,第三是“红荔飘香”的艺术化处理再现,最后是透过“红荔”这种水果,超然于主题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生存环境的赞美。

 

       唐德亮的《连山森林氧吧》:“葱葱郁郁青波漾,”这里的“葱葱郁郁”则写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青波漾”则写出了这里的“森林”仿若青绿色的湖水碧波荡漾,来到这里,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缭绕春风送异香,”这里的“缭绕春风”则写出了春天的连山,在春风的吹拂下,感受到了一种沐浴着的快乐,“送异香”则写出了在一阵一阵清新的春风中,夹杂着花的芳香,令人愉悦和陶醉。“氧气天然真宝库,”则写出了连山森林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气宝库,氧气指的是负氧离子,它是人体健康所需的天然馈赠,一种真正不可替代的生命宝贝。“涤心洗肺百年康。”这最后一句则写出了荡涤心灵,“荡涤”如雨后彩虹般的清新,“洗肺”洗的是为肺吐故纳新。“百年康”则是对健康长寿的期待和展望,天下有了如此美好的森林氧吧,那有人们不健康长寿的道理呢?他的《清远新城》,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清远这座城市美丽的画面以及建设的高起点。借用东风的强势劲吹,驱赶了冬天的寒冷迎来春天的温暖,比喻大地出现了生机。当诗人把视角转向江滨,摄入眼帘的简直就是水色如镜,像极了天空之城,在阳光的滂沱里,越发夺目多彩起来。满眼扑闪的飞花,仿佛让人置身花海。请看原诗:

“锦绣新城美景巍,东风浩荡送春归。江滨丽水明如镜,映日繁花扑面飞。”

 

       彭小虹的《渔舟泛清波》,水淋淋的笔法细腻描绘了江景的美丽。烟雨迷幻的天日,一如“朦胧天色日将迟”,日光迟迟的情景给人以宁静,使得生活就像栖居在柔情似水里。仿若“潋滟波光细浪奇”,好一派诗的画和画的诗。这时,诗人将笔法转向拟人化上,看江景眼前的小鱼儿,不就是戏水的孩子吗?一种突然的好奇就有了:“恍似群鱼雀跃戏”的灵感,从中转兑出江面上急切驶过的小渔船,正恰“飞舟激荡起涟漪”。诗歌写出了生动的场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愉悦感。她的《连江河畔漫步》,写的轻松自如,一边漫步一边赏景,留给人唯美的遐想。通过诗人对《放牧菜花田》的悉心观赏,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得益于这些,都是生态环境美所带来的舒适。

 

       莫祖颖的《白鹭点翠》,给人有视觉享受的同时,完全可以说与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媲美。你看“竹叶飘银撒绿屏,飞来雪片饰篁筵。”这两句可见诗人注重对意境的营造。“康宁快乐谁都想,白鹭安居点翠屏。”这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她的《南村锦绣图》,构图出了村人邻里之间和谐共生的家园。有着共同的“蔬畦彩画”,以巧手回春一样在着“绘平川”,“雨日农民把菜剸。”这是农民们充分利用下雨天收割蔬菜,做到晴雨结合隐喻虚实得体。“放眼田园呈瑞景,绕盈野地兆丰年。”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南村田园,如被锦绣出来的一样深邃美好。她的《三山神仙》,带着神话传说的视角,来探秘三山,这里的“三山”也许就是指一座山,也许是有三座山的暗指。你看:“巍峨俊岭万千年,安分人家福址缘。九曲三山幽谷路,难能姊妹作神仙。”这是诗人通过对仙山大川构建,深刻揭秘人们享受生态美和对绿色生态的追求。

 

       冯兆烈的《阳山水晶背水库风光》,主要写了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改造之情怀的有机融合。生态优良的库区环境,幽静的神秘色彩,有了巧夺天工般的闲情逸致。他的《白鹭横江图》中:“天高云淡水悠悠,白鹭横江醉眼眸。”,大有一语道破天机般的旷世美,在晴朗的天空下,满眼都是柔情似水的绿地,一种清爽好是开阔。“生态优良环境美,春光浓艳惹人留。”这种生态美带给人的心旷神怡,是多么的让人悠娴舒适。他《乡村绿道》《富美山乡话小江》,都是用不同的笔触,描绘了诗意宁静,勾勒出了景美乡村的生态画卷。同时,抒发出了对富美家乡的深厚情感。无不传递出了《绿美清远》,就是一个荟萃生态诗美的绿地。

 

二、绿美连州歌荡漾,生态绝句为你漫妙而舞

 

       这里是《生态清远》诗歌精选的第二个部分。我们知道,连州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生态建设成果不得不引起诗人的关注。本辑诗歌还是以精彩荟萃的形式作着传播。而我仍然以随机的阅读,以飨读者。

 

       吕杰汉的《畅游大云洲》,是这辑推出的首首诗歌。光从题目看:“大云洲”这个地方生态环境肯定优美,所以,就有让人非得要去畅游一翻不可。请看原诗:“碧波翠影矗琼楼,恰似蓬莱画里游。 绿道回环添秀色,休闲胜地大云洲。”据悉,此诗还亮相过央视,可谓绿美到令人尖叫和秀色可餐。他的《连州山村晨韵》,诗人以其实录式的写作,用以“晨光化作丹青手”的伏笔,细致“描出山村娇艳容”的美姿,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凸显了对绿美连州的歌颂。犹如“叠翠群峰映日彤,霞飞彩韵寄情浓。”把那种将大自然的静态美,写出了动感美的优雅。

 

       曾新友的诗总给人耳目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连州垂钓》吧:“暖阳有脚踏山行,下水群鹅引颈鸣,闲坐渔翁相对看,鱼竿抛去钓心情。”在这首诗里,作者通过“踏山行”、“引颈鸣”、“相对看”,三个意象环节,环环相扣地刻画了置身现场的场景感。设身处地的临摹状貌感,从而有了“钓心情”的内心告白感。当然,也表达了诗人在看垂钓的过程中,拨冗颂扬了连州的绿色生态美好。当诗人起身《穿越大云洲》时,则又有了另一番景象,显然是诗人从“设身处地”的看,到“身临其境”的穿越漫步的心情转换过程,大云州生动的画面,使得诗人浮想联翩:这里“脚踏曲径如脱兔”,“如脱兔”它形容着诗人行走的轻松自如,一种形象毕真的思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奔放与如行云流水般的快感。“随耳舒心闻鹧鸪”,这是走着中耳边传来了鹧鸪的亲切叫声,仿佛大自然的语言中传来了美的音乐,美妙的伴奏带来舒畅。“树木成批居住久”,“居住”用以是拟人化的夸张意味,寓意和象征着大家都是一群在这里住久的老朋友一样。“盎然绿色草连铺”,最后这句则是把大片大片的绿色草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生机盎然的感觉不得不令人陶醉。这首诗充分赞美了绿色生态美好,愉悦的心情中,仿佛跟随漫步其中。

 

       姚燕飞的《连州风景》,说的是“刺史连州为景书,初闻只道尽成虚。今朝一见风光异,才懂青山画不齐。”此诗把连州的风光描写的淋漓酣畅,传递出作者与连州风景的情宜深远。通过“初闻”到“今朝”的比对,强烈地烘托出连州的生态环境昔非今比。尤其是通过“尽成虚”与“风光异”的深度比较,给了人有深情的赞叹与领悟的遐思。另外,诗歌的语言堪称言简意赅的优美,一种带着洁静洗练的完美。想象也十分丰富,意境更为深远,读着非得让人有身临场境之中,享受青山绿水的宁静生活里放飞心情。她的《万般放下上连州》与《出差连州》,两首诗是如同出一辙的姊妹篇。前两句七个字一模一样,后两句末个字也一样,只是把其中的五个字作了巧妙的构思,就有了巧夺天工的造化,让人耳目一新。

 

       吴桂芬的《保安白鹭觅食》,这首诗采用生动的形象修辞手法,艺术地展现了白鹭鸟这种动物觅食的趣味,透视出觅食过程中的生命意犹,动物的寻找与自然的生态协调。无需剪辑的诗题白描,给了人有信手拈来的恰到好处。营造白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纯洁与高雅的象征令人顿生敬畏。这正如:“清风点水意如何”,轻灵的诗句犹如微风轻拂水面的惬意,悠闲自在的情怀里,藏着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正如“白鹭寻声动晓波”,旭日东升的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这给白鹭有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样的惊喜,低低飞掠中仔细观察水面动静。“展翘腾飞收战果”这句指的是白鹭捕获鱼儿如同获得战利品,一忽儿振翅一忽儿扑向水面低飞,那种欣喜难以用语言表达。“鱼香满腹一支歌”,这最后一句,直说白鹭捕鱼吃的满嘴溜油,就像人一样腹饱打嗝哼起小调,形象细腻,生活气息也就可见一斑了。我们读着诗,在脑子里当然就联想到,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招来鸥鹭的栖居,招引得凤凰来一样了。据信息悉:作者吴桂芬还是《清远日报》的签约诗人,在此,我得要为她拍手鼓掌。

 

       黎锡光的《连州青瓜》,我想连州青瓜肯定是连州当地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作者不是一味地去推介青瓜的如何如何?或者说是像王婆买瓜自卖自夸,更多的是生态环境下的形象思维的代言。你看:“茸茸小刺象披纱,起句就直直勾人眼魂和动人心魄,刺状的外表像一层薄膜轻纱。通过承句“顶戴黄花吹喇叭”,进一步绕有趣味的描述,不得不让人深感生动有趣。到了第三句“脆嫩清甜营养足”,这也是转句,着重就连州青瓜的口感与营养优势等亮点,作了一番内心的陈述,从而打动人们。这第四句为合句“可蔬可果数青瓜”,当然,青瓜这种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的食材,丰富老百姓的餐桌是功不可没的。这里的“数”既是连州青瓜赞颂,更寓意着生态建设带来的美好享受的实惠。总之,这首诗以一只小小的青瓜为例,从外观的外视描述到内视的质感,可说是非同凡响,或者说是完美的赞唱。

 

       彭小虹的《湟川三峡春早》,初看起来好似一幅画卷,细细品味又似一曲呈现早春的歌,其实却是一首幽静惬意优美的诗。“蓝天碧水翠山间”,意思是说东边的太阳很快就要上山了,水天山色也慢慢地银亮起来,天空挂着美丽的朝霞,它的鱼肚白将很快退去。诗人也有了若有所思,好一个“岸畔河滩卵石顽”,晨阳在即将上山前照在河滩上,那种光波粼粼的样子,仿佛一种奇石戏水奇特的场景,使人顿生奇妙的幻想。将个人情感的元素注入自然美的“玩”中取乐。就有了“蓝天”“碧水”“岸畔”“河滩”的意象再现,那种意境的再造于是出现了动感之美。即:“一对孩童戏弄水”,这正如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将镜头切入到“一对孩童”的身上,如此的开心快乐,亦像鱼跃一般的在水面上玩耍,从中获得鱼跃人欢的生动趣象效果。也写出了“清声稚语未曾闲”的刹那的动态抲掬,赋予那“湟川三峡”静谧灵性。

 

       莫祖颖的《东陂寨江溪畔》,主要是给人有视觉摄入的享受。冷暖色彩差异的调和,形成了既清凉舒心又有流光溢彩的热烈。比如:这“青葱翠绿”,这“霞光溢彩”等意象的构建。再是给人留下“镜之语”的深刻印象:这“倩女古装”的自拍与“闪金条”的隐喻反衬,是怎样的的乐见,又是怎样的东坡、怎么样的寨江、怎样的溪畔呢。四行诗从自然的触摸到人文的镜头切换,都是那样的相得益彰。请读原诗:“青葱树下美人娇,翠绿藤萝蔓石桥。倩女古装频拍照,霞光溢彩闪金条。”这是多好的一支触景生情下视觉享受的盛宴的歌。

 

       ‌黄国仓的这首《山村如画》诗,我在读着中想:如果我们来到某个山村,不管是偶然的还是约定的,那里的山村如画一样被吸引着时,脑子里总有一种冲动。尤其是对于诗人来说,会由此而产生灵感,眼球的打转会滴灵灵寻找扑面而来的画面。你看:“千峰竞秀染红霞,流水如弓护百家。”这两句诗所描绘出的巍巍青山群峰峻岭,似乎它们都在竞相炫耀着,在红霞映衬下无比美丽的画卷。这就有了“绚丽灯光星闪耀,人间仙境好年华。”的联翩浮想。仿佛眼前是灯光与星光的交响曲,将自然场景提升为如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四行诗把自然意象的捉捕,予以诗意的表达了出来,诗歌的动态与静态的画面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读者感受到光影的流动美,亦体会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黄有建的《上岭洞枫林》,写出了至情至性的生态风情,真挚的情感一点也不做作。你看:这“深冬风冷夜来霜,百不凋零对夕阳。”从诗句看出这是指在霜降时节,一个“霜”字营造了深冬的冷飕气氛,描绘出冬天的寒意。接下来的诗句就是称赞那腊梅花,在风中傲霜的风骨,率性而为,真言不虚。诗句用“夜来霜”呼应“不凋零”的形象,正如冬天的代言,暗含着人类的品性大格局。紧接着的是:“唯有枫林展娇艳,斑斓绚丽泛金光。”这两句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枫叶红色脉络的基调,被描摹成如人的“生命的历程”,传承着时光流转的基因。无不迎合了全诗所赋予作品主题深刻的历史史命感。

 

       黄志超的《游连州天子岭电视发射塔》,我们在旅游的生活中,会常常想起一些游兴的别来无恙。人与人有时会“失联”,或者是久别重逢的切深体会,都是心存有被折磨的“由来”思维下,由转兑的“由来”里夸过超然物外。清晰隐喻的表达,进一步追忆着人文关怀!我们不妨来读:“巍然屹立通天塔,高耸云宵越赤轮。屏镜生辉万户欢,寄情广电满园春。”这里的诗句深情描绘了电视塔的高耸入云,不可替代的巍峨,不似生态胜似生态的美好诗写。建筑的雄伟,哪怕“云宵”哪怕“赤轮”?都在“屏镜”的传播下,显示活力。诗人寓寄的广电情怀,何止是温暖人心。

 

       当我婆婆妈妈的赘述到这里,该结束所谓的“高谈阔论”了。为此,我要说“绿美清远”生态诗文,它所集辑的1280首精美绝句,无论是它的生态意义,文化承载,都彰显了诗意践行的创造力。它与“绿美广东”“绿美清远”生态主题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

 

       最后,我得补上一句:自去年九月收到诗集付梓出版的微信版,我读而又读,存着的微信如放在案头,让我梦绕魂牵,可讲事至今月,历时一年了。终于在手机记事本完成作业。不当之处,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蔡启发简介:

蔡启发,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廊坊文学》《吐鲁番日报》《中国诗歌》《工农文学》《安徽诗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报》《西南大学报》,美国《休斯敦诗苑》《海华都市报》等报刊。有论文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近四十次。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召开诗歌研讨会。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执笔于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