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二篇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3

诗意画布流淌出人生真实的风景                               ——胭脂茉莉诗集《摊开画布的人》赏析

□蔡启发

 

风景,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的一种景象,包括自然和人文两大景观。如果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无数真实的风景,那么我要说的是胭脂茉莉的《真实的风景》,这被放在《摊开画布的人》这本书的开篇第一首的诗,可以说是诗人的有意为之,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朴素的文字下,到底藏着什么的时候,诗人就先入为主的以她文字的美工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浑然自成的优美风景画,把读者的视线深深的吸引进来。“近处  被桃李花包围的村庄/赶着牛羊的老汉/远处  踩着隔年的落叶/走在风景中的女子”。自此,整幅诗意的画布就从这个“走在风景中的女子”开始卷轴般的为我们缓缓地打开了。

紧接着,诗人把镜头拉向高空:“一双被鸟儿的翅膀/带上高空的眼睛——/让我恍惚,”在我们和诗中的主人公一样恍惚的时候,诗人不动声色的笔锋一转:“可我知道这些都是真实的/就像前天我们穿过一片山花浪漫/去奔赴一个老人的葬礼一样真实”瞬间,把读者拉入一种冷峻的沉重之中,此时,不仅让我们感觉到诗人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同时也感觉到这种沉重,恰恰是承载着风景的真实的。从这个如素描的风景画开头里,我们可以从“老汉”和“女子”这两个看似矛盾和对立的人物特写中,看出诗人的构思角度是一般人难以摹临的。其实,这种充满了矛盾对立的镜头在诗人的诗中,随处可见,这也构成了诗人创作的一个特色,恰是这样的矛盾,构成诗人诗歌的一种内在的张力。

“现在 我的心还在深深自责/在奔赴葬礼的途中/还会嗅出浓荫下一株花树的香气/还会随着一双凝视河流的眼睛/滑入风景之旋涡……”/从承载到进入这种沉寂落寞的情景里,其实是来自于诗人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有关生命和存在的诗,诗人严密的叙述后面隐藏的是广阔的哲学思考与对终极价值的追求。这种体验影响了风景,同时真实可感的风景又为这首诗带来了美。

坦率地说,胭脂茉莉新出版的诗集《摊开画布的人》,我是在二零一七年四月份,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旅的十多天时间的偷闲中阅读完成的。回国后我又作了一次细读和一次深读。许多精美鲜活的诗篇总让我有一见钟情的浸入。仿佛是只一见如故的灰喜鹊,那种浸入的神秘感,就像春风拂面而来。

诗人在这首叫着《喜鹊》的诗中是这样描绘的:“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上/最近来了一窝喜鹊”自然,喜鹊唱枝头,历来被认为是吉祥的预兆,诗人不是直接描写一群喜鹊是如何落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上,而是勾划出季节变换的情景交融,这些调皮的喜鹊在书房外叽叽喳喳,就有“哦,我的慵懒和厌倦/无意中被一只喜鹊尽收眼底”,这只喜鹊,在诗人的笔下,真实的触手可及,但是事实上诗人的每一个格物都隐藏着人的本体,“它反复的飞走了  又飞回来/有时嘴里衔着一根筑巢的树枝/有时嘴里叼着一粒裹腹的玉米/更多的时候在低空和树梢上/练习鸟类的平衡术”自始自终诗中也没有出现任何概念性的描述,诗人的语言克制内敛,没有显露出一点激动的情绪。虽然明察秋毫的诗人早已明白孤独和生存困境的无处可逃,但她不会以人生的凄风苦雨作为自己的创作筹码,同时也拒绝心灵鸡汤似的避重就轻,自我麻痹,她总是能用一种寂静的力量渲染文字,感染读者,反而让人真切的体味出,喜鹊反复的飞走了,又飞回来的这一过程之美,和一种感动的惊喜。可以说《喜鹊》不是一首简单的对生存和现实的平面呈现的诗,更重要的是让人从这首诗中得到启示和人生的智慧。

叶延滨先生说:“诗歌被视作“真善美”的化身,……真诚、真情、真言,对待诗歌的态度、写作诗歌的天赋、创造诗歌的成果,舍此,我们有另外的通往诗歌的道路吗?”我的回答是肯定没有的。读着胭脂茉莉的诗集《摊开画布的人》,对照叶先生的话,我深切感到远远不止是从“真实的风景”里飞出的一只喜鹊。她的诸多诗歌,清晰,简洁,透明,恰似朴素到没有胭脂的粉饰,然而诗人自我感情的有意的冷静和克制打破了这种直接的印象,随着对一次次风景的铺展的深层阅读,诗人的诗歌逐渐剥开了它深刻而复杂的内涵,如同茉莉花,简单洁白却又芳香四溢。

且看,诗人醒目地“恩准”了这样一位《缺席者》是怎样缺席的。首先“她们在众人的赞美声中绣花边/他们在灯红酒绿中愤愤不平/一个逃离者双手抓向夜空/握住的只是一片虚无----”;这样的一幅荒诞不经的画面,看似漫不经心的轻描淡写,其实是诗人为缺席者为什么缺席打下了伏笔。“而那个缺席者/正被一些冰雹落地的声音敲打/在一个丹桂还没有飘香的季节/在一个不忍心叫醒青草憨梦的季节/是矮墙上的一朵月季救了她”;这里,诗人把一种批判精神隐藏进具体可感的物像中,明显的此刻的缺席者面临着危机,这种危机恰是来自于自身的清醒和对抗,那么什么才是人类解脱困境的方法?诗人让我们跟随着缺席者的眼睛把目光移向了“大地”,这人类之根,而矮墙上的一朵蓬勃的生命之花,恰好承载了力量。“如果你  就是那个/在荒村古巷中收集銅钱和草药的外乡人/或许---- /会在某个巷口遇见她”。随着荒村、古巷、铜钱、草药,这些快要消失的朴素元素,在诗中出现,“缺席者”的缺席理由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个缺席者恰恰是荒诞世界中的清醒者,人类良知的坚持者。

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在一切被现代技术打扮的越来越漂亮的时代,当人类在冲突与危机中生存,渐渐淡忘人真实的意义的时候,当谎言粉饰的假花登堂入室的时候,人类良知的缺失,让我们不能避让。《缺席者》的警醒,深沉、真实也许多少可以给人一点安慰。

读胭脂茉莉的诗集,觉得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这部诗集共有七辑,每一辑都用一首诗作为分辑题,总书名则用了这首“摊开画布的人”。首先,这个摊开画布的人,是一个呈现者,而不是一个直接回答问题答案的人。诗人把这个答案留给了读者,值得研究的是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也就是说这是一本用义深远无限敞开的多面体的书,就像诗人在自序中写的:一首好诗,就像是一粒钻石,每一面都会折射出不同的光彩;又像无数打碎的镜片每一片都藏着一个世界;更像是一个迷,如林中无数分岔的小路,每一条路都通向未知的远方……这些话,同样适用于一本好书。

“说理越多,漏洞越多,那个人厌倦了词语和词语的滑动,那个人只想用笔笨拙地呈现这人间,此外,不发一言。”这是《摊开画布的人》最后一辑《诗说》里的最后一段话,也是这部书的最后一段话。至此,这幅人间的卷轴,终于全部打开了。让我禁不住掩卷长思的是这段话中的“笨拙”两个字,通读全篇,诗人整部书的文笔轻灵飘逸,意象如画,那诗人又何谓要说“笨拙”呢?想起诗人曾经说过,真理是呈现出来的,从来不是辩论出来的,一只苍蝇即使对着全世界喊我是白色的,也是无用的;一棵树,它什么都不说,它站在哪里,随着季节变换着枯荣,那就是真理。我分析对于瞬息万变的自然,诗人一定体会到了语言的苍白和有限性甚至无能为力。因此,这个“笨拙”也正是诗人对自然的谦恭之态和对语言的怀疑,围绕这一分析就不难看出,忠实于此时此地、避免概念、词语和词语的言说,而是通过对日常事物的具体描述,从而直达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这便是诗人的诗歌理念和精神,我想,也是这本《摊开画布的人》想要呈现给我们的真实的风景。

在此,不禁让我联想起历经的一次次人生“真实的风景”,很多时候自已不也就是一只“喜鹊”和一个“缺席者”吗? 虽然真实,总会伴随着一种不和谐的刺痛,但是也伴随令人微微旋转的幸福,和生长的欢欣,我喜欢《白鹭》中那个坐在苹果树下的女子,正如诗人所描述的“她听到有人在风中喊着她的小名/她抬起头来的样子/像个孩子”,更喜欢《诗篇》中那个不止一次的写下“万物生长”这个词的女子……或许这些散落人间的闪闪发光的东西才是诗人想告诉我们的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无疑,每个人在解读诗歌的时候,都带上自身的体温,如果我的分析,正好和诗人的本意契合,那是一种幸运,如果不是,同样是一种幸运,或许在不经意间这本《摊开画布的人》被我撞开了另一扇门,看到另一番不一样的风景。

最后,我想用卞之琳的诗《断章》,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岁月标签的回忆

            ——读蔡启发诗集《硬伤之水》  

乱战||江苏扬州 

   

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让我有缘结识蔡启发先生, 在神交一年多的时间里, 我觉得蔡启发先生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当我在诗歌写作上出现迷惘和彷徨的时候,是先生给了我鼓励,这使我的精神为之大振! 所以,为蔡先生的诗写篇读后的文字,是我一定要做的。他的诗集《秋水之舸》及《硬伤之水》,一直放在案头上认真地读,今天傍晚再去读时才发现两本书都已翻到最后一页了,看到这最末一页生生的袒露着,竟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只期待着启发先生的下本诗集快点出来了,呵呵!

启发先生是我老家宁海邻县象山人氏,在地理上可以好比是邻居了,况且对于诗友来说这是极近的距离了,但是说实话我对于这位邻居了解的并不多。一则,我仍是个文学新人,对文学界的事情知之甚少,二则,我一直都是在自我的闭门造车中,由来习惯于沉默的气息,于是很少主动地去接触一些外人。在文字的写作上启发先生已然是老游击队员了,摸索了几多个年头,有时候我看着这些在诗歌海洋中游了许多年的人笔下的文字,总能看出一些“岁月标签的回忆”的样子,看出时间所磨炼出深刻厚重的痕迹。

突然想起我已经有些时间没写诗了,前一段时间,我突然地想游出诗海,有时我真的怕自己造了太多的次品出来,所以遵循“宁缺勿烂“的原则搁笔了。也或许是我自觉对诗的韵味解透的太少了,对诗韵的不谙,使我自觉不能成为一位好诗人,就像一首好的歌,词与曲必要都是优秀的,我却无能普出一曲神韵来―――我只能听,听到耳朵里,叫我耳朵舒服了,就确定这是一首好歌。最近确实对一些句子的提炼精简都有些生分,但是无能掩藏我仍是这样的喜欢诗,喜欢读诗,读诗的确对于我的内心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人生顶快乐的一件事了。特别是读到一首好的诗,我真的会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但是最近的几年,我已很少有心思完整地读完一本诗集了―――我想这也许是大多数“读书人”的通病,一则,有些作品的确有不值一读之感,二则,以当下的社会形态,一向以冷静的思维面世的写作者与读书者一群,其内心都渐向于浮躁了。

案头放着的启发先生的诗集,我确是不快不慢地将之读完了。这并不是启发先生的诗作每首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当然有引力的诗或句是有的和很多的,但是,在我所阅读的范围中觉得没有一本诗集是完美的,这是实话,在文学上我一向喜欢讲实话)。一本好的作品必须要有闪光点,而正是这些闪光点的串连,是引领读者将其消化的养分。启发先生的两本诗集其中的闪光点是鲜亮的,特别是《硬伤之水》中,像《开在雪中的白玉兰》、《鸟在江岸低飞》、《平静如水》、《酒店里的鱼》、《细想之下:我是农民》、《一个人的沮丧》、《起点》、《容器》、《六月雪》、《又是一年:坐着》等等,都是极好的诗篇。特别是《开在雪中的白玉兰》:

整整一天,雪还在下

雪中的白玉兰

风姿绰约

它诱人的气质

像一个不存在的词

 

漫舞的雪粒燃烧

宛如群鹤欣然而降

一整天的雪下着,使得那

白玉兰情不自禁地开

 

白玉兰在身边

是越来越大的雪花

世界消失

只有白和白在比赛

启发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的怀念与感谢,也许是那些年代的人普通有怀念过去的思想吧,因为近几年,一些过去的事物正飞快地离开我们的眼睛,离开我们生活的中央,于是一部分对过去饱含深情的人,总会情不自禁的回首往事,想再一次体验那过去时代所给予过他们的美好及甜蜜,诗歌的形态也许是最适合怀念的,字字连接的短句,简捷而有力―――诗歌在怀念上也许是最有力量的,可能这就是一种“岁月标签的回忆”吧。

启发先生的感谢总是这样真情必露,毫无保留,这就是真人。从地域上讲,象山与宁海历史上同属台州专区,这让想起了早年鲁迅先生对左烈作家柔石的赞语:“台州式的硬气”。依照启发先生自已的话讲,他就是一个朝圣“台州式的硬气”的人。人的成长确实离不开一些人的影响,特别是一个诗人的成长,总会多多少少的汲取过前辈的养分,前辈的手在风雨中轻轻地扶了你一下,那就是无言的关爱,因此一个好的诗人必须要时时地怀有感恩之心。也许正因此,启发先生也是个特别能关心文学青年的兄长,如我也几次受到他的指点迷津。

“仁者乐山,智者乐山”,启发先生与水结缘,也许生活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是爱水的,但是像启发先生这样以诗化的语言深情的表露着他所爱的水的人却是不多的。一个男人情到深处也可以像水,涓涓细流,脉脉在心,从《季节之河》,《秋水这舸》到《硬伤之水》,水,水,水。水一样的给人以启发。

启发先生的诗句中有许多家乡特有的用词,比如“人客”,“夜饭”,“算术”,这些词越显出启发诗句的真实与朴素,诗来源于生活,也必要表现生活。

我以为好的文字能让人刻到内心深处去,原自于它本身所散发出的力量曾经深深打动了这颗心。启发先生自己说,他写诗是为了寻开心,一个为寻开心而写诗的,也必将其开心带给读者。

写着写着,又是一年

365个蝴蝶日子

被我神不知鬼不晓甩在后面

盘点一下2005年

感动记忆颇多

开心时刻频繁

失语了伤心之泪

我由心灰意冷

转贴到春暖花开

追逐着抖开的太阳花伞

结出阳光灿烂的诗心

送走了瘟神的踞点

一种切换的结束

就意味着明亮时代的到来

掌声也将一片一片(《又是一年:写着》)

呵呵!“写着写着,又是一年”,但愿启发先生写着写着,写出一个诗歌的明亮时代来到,让掌声一片一片地恒久响起......

   

(20080911扬州)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