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们常常喜欢用“黄昏”这个词来表达人之将老的现状。诗人的这首诗《黄昏》,也有这个意思。不过他的表达更含蓄一些,他整首诗似乎都在围绕着各种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通篇很难看到与黄昏有关联的事物,但是,真的没有吗?如果你跳出自然的“黄昏”而回到人的“黄昏”,是不是就可以拨开云雾,看到他诗歌里隐含的某种不舍、疼惜、叹惋与深思呢?
“秋天”是一支“记号笔”,它记下的是什么?“秋天”是一个人的中年,不管怎样,总在收获,也许果实累累,成就辉煌,也许中年蹉跎,仍然一事无成,但是,这一浪又一浪起伏的漩涡,总会在一个人的一生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从山坡到达大海”,我们总在行进中,总在抗争中,总在展望中,一切纷至沓来,如何描述得清?但是,“黄昏”已近,“阴影”正步步紧逼。
那就听听心底的声音吧,把自己锻造成一种乐器,弹奏给“空旷的田野”听。这种“空旷”,有没有功成名就或者大好年华已逝后的空虚?而“鸟群”,是不是寓意俗世那些不和谐的聒噪的声音?
活着的印记是一种“证据”,但是随着生命步伐的进程,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都将像尘土一样消失,是真正的“销声匿迹”,又哪里寻找到在尘世走过的影?
所以在即将步入老年的时候,我们便学会了放慢脚步,学会了理性思考,学会让自己爱上“黄昏”时的宁静与含蓄,学会在“黄昏”时尽量抓取那越来越稀薄的美并希望把自己融入其中,成为那淡泊的美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耐心”,且“不可抗拒”。
“秋日慢慢消失”是我们的壮年在慢慢远去。如果认真活过,全心全意地爱过,尽心尽力地拼搏过,没有失职,没有渎职,没有辜负身边的人,没有亏待自己,且时刻观照内心,那么远去的波澜动静里,会在暮年时像镀金的白纸,可以供我们在剩余的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慢慢享用,那些金色的闪烁,会是一缕最温暖的光,伴随我们的余生,而这“镀了金的”“白纸”是不是可以留给我们继续抒写剩余光阴里的点点滴滴,以此慰藉我们越来越老去的身心,并在越来越迟缓的言行里,拨动生命柔和的琴弦,像不约而至的缕缕晨风,紧紧相随,直到生命的终结。
黄昏
文 /天界
秋天的漩涡让人怀疑。
它成为一支记号笔。
从山坡到达大海,
提取面部表情。
以及阴影和无法确切描述的色彩。
有时成为乐器。告诉空旷田野,
该对鸟群保持警惕。
作为旁观者,模仿风的声音,
不需要更多理由。
前面的事物留下证据,
而后来销声匿迹。——
一场时间引起的特殊并巨大的考验,
由此可见必须具备足够充分、强大,
甚至不可抗拒的耐心。
观察秋日慢慢消失,
像阅读一张镀金的白纸。
天界,1969年出生,浙江黄岩人,写作以诗歌和评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