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意间唤醒,返回幸福的途径 ——赏读诗集《似水流年》随笔
作者:李寻欢 发布时间:2022-08-31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1

        冯翔兄,峰山乡人;而我,魏营镇人。虽地邻交界,同属泗洪辖区,但若要两人在近百万人口的小城相识,并在南山龙郡北门向西习惯有你小酒馆推杯换盏也非易事!

        这“习惯有你”是一家新开烤吧的店名。主要经营特色饮食。而我偏爱烧烤、炒菜、剋酒和交友。酒兴意浓时还喜欢吼上两嗓子。在这家小店聚上三五好友喝酒、唱歌、聊天真是一桩妙不可言的美事!当然,若不是我用高德地图搜索店名定位,也是让我这个天生路盲的人,少不了一通好找!

       习惯一词,意蕴深远。除了要有相仿的年纪和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有相似且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岁月不间断磨砺的半生传奇。才能把溶入骨髓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把诗歌文本写的入木三分,直抵人心!诗人要赋予诗歌以新鲜的生命,才能让人诵读后不禁击掌叫好!

       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停思考自己的出路。而这一点冯翔兄做到位了,且做的比我要好的很多!从这本诗集《似水流年》前面莫云老师的代序和后面冯翔兄的自跋中,我更加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一个乡下少年至中年在南方漂泊,却始终怀揣梦想向前走的心酸与不易!

       和所有的农村少年一样,在上世纪那个生活贫穷,物资十分匮乏的八九十年代。对于一个靠土地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开销的家庭来说实属不易!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干繁重的农活。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却对生活从无怨言。但对我们这些初中毕业已近二十岁小伙子来说实在于心不忍。好多同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辍学,加入了南下打工的浪潮。不求大富大贵,只想找份工作赚钱补贴家用,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冯翔兄如此,我亦如此!

       只是身在社会,心在校园。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学痴迷的热爱。让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选择!他在自跋中叙说:初到深圳,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累的腰酸背痛,晚上躺在床上偷偷流泪,特别想家想父母。读到此处,心里难免一阵酸楚。但再难也要坚持,忍是我们那代人特有的专长。不然咋办呢?这时候文学书籍成了一副能解思乡的妙药!只要有时间就扑在书本上,不管是杂志、小说、诗歌;不管是新旧的,古今中外的。只要有书读,我就会忘却一切的烦恼和忧愁!

       而冯翔兄在朋友的点醒和帮助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模式。他用一种超于常人的自律性,以杨雄的“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诗句为座右铭。用十多年的工作之余,先后取得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和本科两张含金量很高的文凭。他的这种长期执着追求梦想的耐力、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实在令我佩服之至!而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无疑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也为他后来的命运转折埋下深深的伏笔!他的坚持还在于对工作的态度,能在一家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年,并且得到领导的赏识不断提升。

        诗集分乡情篇、亲情篇、爱情篇、闲情篇四个小辑。每个小辑都是诗人漂泊辗转于广东和故乡数十年之间感情升华的精神结晶。是第一代打工人走出贫瘠之地,勇于挑战自我,改变命运走向的诗意书写者!我比兄稍小几岁,但这并不影响我俩之间心灵共通之处。因我走出校门,也是离家外出漂泊近二十年的人。相同的背井离乡,相同的寄人篱下,相同的对人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让我们在酒席间,往往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

       打开诗集,我就以我自己浅薄的感知来试着解读这本诗集里优秀诗歌的章节。当然每个人的心里,哈利波特都是不一样的。而诗歌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乡情篇:“一叶放飞的风筝/母亲心上的线/一条冲浪的木船/父亲背上的纤/一只离巢的小鸟/异乡清冷的屋檐/一只出弦的箭啊/穿透落日/穿透炊烟。”(《写给飘零》)这是一个游子久别家乡在异地,面对同样的落日黄昏,人们劳累一天,即将回家歇息了。让诗人不禁惦念家中父母的现状。整首诗歌,诗人运用“风筝”“木船”“小鸟“箭”等意象的词来紧扣“飘零”者的生动形象。以“线”“纤”“屋檐”“炊烟”为感情延伸,突出了亲人离别牵挂之情!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极妙,让整首诗的感情升华到了归心似箭的高潮!读后让人生出无限的怅然之意!

       再看这几首“没有了牛羊/也少了许多年少足迹/这条/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用双脚用汗水用生命/踏出来的路啊/日渐荒芜。”(《秋天的行走五》)“许多年以后/故乡/是一条卧在彼岸的船/游子啊/需要用一生最青的光阴/泅渡。”(《君问归期》)“行囊还在/却怕敢触及/里面装满你曾经/声声煮沸的/故乡。”(《布谷声声》)

       我把这几首从描写乡情的诗篇里提取出来,并归纳为一组。个人认为这一组是在同样背景下情感碰撞出的诗句火花。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的福祉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指数十年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与规划并实施到位。深刻影响了世代以土地为根本的农村人。一座座村庄即将被拆迁、分散、迁移。像一棵大树被拔起,对依赖土地谋生活的一家祖孙三代人来说,无疑于生命中发生一场剧烈的地震!每每回到乡下,想起路旁那些消失的熟悉村庄,总是难以释怀!故乡,是游子的根;是情感的寄存之地。如今那些回不去老家的人,仿佛人被抽去了魂魄,从此流离失所。城市住的再久,都找不到儿时乡邻之间坦诚相待的人情味了。一晃过去多年,在诗人的心里始终有隐匿的暗伤,故乡只能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月明之夜,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它的模样,在诗句里安抚一颗不安的心!我想我和父辈、祖辈“需要在像冯翔兄一样诗歌的语言里去不断怀念故乡,强化故乡的形象,去复原记忆深处故乡的草木年华!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棵大树。幸福是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枝繁叶茂,才是幸福的样子。只是年少无知,学会思考时,一棵大树在季节的轮回里已渐渐老去。“二十年/父母在守望中悠然老去/二十年/自己在奔波中淡出年轻 ”“蓦然回首/才读懂/所有的柔软和坚硬/只不过是这大地/一颗尘埃的/一声/轻轻叹息。”(《似水流年》)人到中年,方显成熟之态。越发珍惜亲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亲情的诗篇,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影响自己命运走向的人。无疑父亲是个主要角色!“那个伫立在田头的人啊/正是我的父亲/一个面色黝黑稍显佝偻的农人/那个风里雨里雪里雾里/永远清晰的身影。”“我远远的走近/跌倒成一畦麦浪/开镰吧/父亲/把我收割。”(《收割》)“您养我小,我养您老。”可真正需要子女能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有几人呢?诗人在亲情这个小辑里运用几近直白的手法,截取农村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劳作场景作为意象。反而更能激起读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

        “送你/用岛上所有的童话连同/那一道/更行更远更深的/痕。”(《岛的宣言》)无疑这是冯兄爱情诗的代表性之作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诗人在李煜的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爱情观,延伸了诗歌意境现代性新的高度,可谓妙哉! 可惜这首经典之作没有收录其中,我是在一场宴席后有幸聆听冯兄的精彩朗诵,真是声情并茂,代入感极强!可能酒,更能激起诗人内心情感的浪花!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者取之不竭的源泉。尤其是诗人天生多愁善感的特质,更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让一辈辈的青年男女,在诗歌浪漫的篇章里寻找属于自己一生的罗曼蒂克!

       在爱情篇章里,诗人有许多值得诵读的诗句。如“把那些东西/一件件还你/还你/一片片/如烟雨般的记忆。”“直到/那件深褐色的毛衣/曾经/你为我装点得/最美的/风景。”(《南方关于爱情之——冬》)读到此处,我不禁莞尔一笑。青春是青涩也是清纯的,许多美好的情感都滞留在那个时代。诗人的诗句,总能唤醒我沉睡多年的记忆!且常常自饮自叹,如梦如歌的青春啊,让人念念不忘的青春!又如“哦/亲爱的女友/我梦中的女孩/走不尽的/是你泪水打湿的路/避不开的/是你伤痕累累的目光。”“此时/此刻/我该怎样/怎样/诉说别人的喜悦/我们的忧伤。”(《远远的你》)我想我们那一代爱好诗歌的人是深受汪国真、席慕容、舒婷等著名诗人影响的。从冯翔兄整本诗集来看,随处可以捕获到他们的影子。这也是诗人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受益的体现之处。只有把诗歌文本建立在底蕴厚实的阅读与思考基础之上,我们才能不断完成化茧成蝶的完美蜕变,才能诞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诗歌写作文本。

       闲情篇,不闲。“闲”只是诗人自我调侃的说辞。我认为这最后的篇章是情感的压轴大戏!无论从诗的数目,还是情感的倾诉,处处透着诗人高尚的赤子之情,重情之意。雅致,是他追求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格调。《风季》《野渡口》《送你,在别人的城市》《你醉了》《赴约》等诗作读后让人掩卷感慨那个生活贫瘠,却又重情义的年代。“朋友/叫我怎么说/灯光悬起雨还在下着/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呦/明天/你就要解开远航的绳索。”是啊,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但今天的离别,不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相遇吗?无语凝噎。“只有四只手紧紧地/紧紧地握着/没有泪水/只有两颗心/激烈地/激烈地碰着。”(《朋友,叫我怎么说》)都能够激起我们这一代打工人内心情感强烈的共鸣!

       “拳拳赤子心 殷殷桑梓情。”合上诗集,天色即将黎明。那个回到故乡怀抱,在南方逐梦多年的诗人,依旧念念不忘为家乡的经济和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他引进外商,正筹划在城北工业园创建一家电子厂,为家乡的父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达到共同富裕,一起走向幸福康庄大道的目标!

       同时,冯翔兄还不忘发挥他诗歌的特长,与本土著名诗人阿光、晓池在2021年3月共同倡导发起并组建了下草湾诗社。诗社秉承“还原生命体验,引领精神生活”为理念,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旨在活跃散文诗的创作与研讨,立足苏北,辐射全国。倡导诗歌的多元化和先锋性,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前瞻性的格局。利用诗歌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特点,在全民抗疫期间诗社成员结合实际创作了多首安抚并激励人心的诗歌作品。为家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添加一份营养大餐。用冯翔兄的话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桑梓之地!为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高尚情操点赞!

        诗集《似水流年》的面世,只是冯翔兄笔下一个小小的逗号而已,祝福他诗意人生的下半场更加的出彩!

 

                                           

                                                            李寻欢

 

                                                              2022.04.18草

                                                              2022.05.16定稿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李寻欢
    加入时间:2022-06-03
    所在地区:江苏省,宿迁市
    李寻欢,江苏泗洪人。宿迁市作协会员,下草湾诗社成员。有诗作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偶有获奖。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