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竹镇,永远的乡愁
故乡,究竟是什么呢?
我不说风,也不讲云
因为,故乡不仅仅只有浪漫
北山区的集镇
在群山环抱中
只有三六九才有喧闹与抟动
这是热闹的,像家族堂会
弯延的西部干线上
驶着慢腾腾的公交
不过,乘客中都是耳熟乡音
往回的方向上
车行老古墩头,盘山
似一道屏障轰然入眼
这是震撼的,像士兵列阵
真佩服先人的眼光
竟发现这样的丘陵山岗
那是久远的记忆
曾经,独山归帆,桃花雾晴,
与仕林古镜……景致相映
还有秦始皇赶山的传说……
这是阔达的,像激情飞扬
故乡的山,绵延不高耸
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北有长山四十里
乾隆到此巡过游
一个“送驾”地名由此诞生
秋至,止马岭上尽染层林
这是醉人的,像心驰神往
故乡的水,弯窄多情趣
河澡鱼肥,岗岔怡然
最忆“高河岗子”的黄泥地
河床滑滑浅水潺潺
光腚顽童骑水戏岸
冬日,冰封河面尽享冬之趣
这是迷恋的,像情不自禁
故乡的人,淳厚又精明
乡里乡外,在各行间闪耀
既没有精英,也未见显贵
只求平平常常过日子
只图安安稳稳忙生活
欢乐,只在每年除夕庆团圆
这是企盼的,像岁岁年年
故乡的风流,久有流传
那是瞎子“把把”的传奇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他凭着硬朗的身姿
迷倒了至爱的娇娘
情牵,然可悲,却无怨悔
这是注定的,像天命难违
想念以前那遍芦苇塘
夏日总有摇曳的荫凉
雨季,塘水起波苇叶成荡
还有蛙鸣鸟唱鸭寻欢
有传言,苇塘之中不安宁
可谁知,有情之人芦花闹
这是生态的,像是凤求凰
故乡是坚韧的,像一块
越嚼越香甜的牛轧塘
走过久远,历经劫难
始终屹立在古棠大地上
一九三一的大轰炸,故乡
又从疮痍和瓦砾中爬起
这是顽强的,像生生不息
当“东进”号角响彻山野
儿童团也握起了红缨枪
故乡的夜色,才又见安然
新四军哥哥哎,你们是靠山
请你发杆枪,我要杀鬼子……
从此,万种风情又回故乡
这是不屈的,像群山共鸣
喜看稻菽千重浪
风吹滚滚十里香
放眼望,田野一遍金灿灿
至身岳子圩,在白鹭翱翔
白鹅悠然的画境里,那一刻
这满眼的芬芳会否迷醉
这是必然的,像身不由己
故乡是感性的,岁月长河
造就了“水陆码头”的风韵
留下了“小上海”的美名
曾经,“码头把子”“桥头王”……
那些旧时代的符号,至今
还横亘在乡里乡亲的心头
这是怀旧吗?像过眼云烟
东桥外,那五人合抱的古木
一株镇东,一株盘山
这百果树啊,灵气足
故乡人敬之,满眼的自豪
引几多仰慕,聚四乡围观
记忆中,故乡因树而有神
这是美好的,像神话传说
故乡是风雅的,琴棋书画
集合了市井乡愁的记忆
维正的肖像与水彩画
迎张委婉的二胡琴声
寿宁伯独到的书法,那是
整个长街茶余饭后的美淡
这是经过的,已无法遗忘
故乡是热烈的,壮士烈女
谱写了一曲曲革命的战歌
有奋勇阻敌不幸牺牲的史兆壁
有坚持斗争惨遭杀害的贺飞霞
还有…还有…还有……至今
他们的事迹依然在北山区传颂
这是骄傲的,是后世楷模
那一年,新四军召开抗日会
号召各大商号出力抗战
面对一些人存在的亡国担忧
请来了“竹小”的小王凯
“中国不会亡!……”他义正辞严
小孩子的凛然感染了大家
这是欣喜的,少年强国强
故乡,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啊,也许就是
一碗夏天里的蒸咸菜
一碗油炸的“ 罗汉狗子”鱼
还有奶奶的一声“乖乖肉”
以及乡下外婆家的菱角塘……
这是相通的,人情加水土
2022.9.20写于北山区竹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