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收到朱凤鸣先生厚厚的一叠赠书,计有长篇报告文学《雅鹿新歌》、纪实文学《顾阿桃轶事》、散文集《过年》、中短篇小说集《冬日的欲望》和诗集《旅途》。这是太仓籍作家的又一收获,感谢的同时心生敬畏。悉数置于案头,准备随时拜读,可惜课务繁忙,杂事多多,一直未能系统浏览。倒是那本薄薄的诗集《旅途》,词简意永,颇足玩味,翻开便不欲合上,竟然在课余时间陆陆续续地读完了,并且意犹未尽,心有所动,情不自禁地直欲一吐为快,于是写下以下文字。
何以对这本十年前就已出版的诗集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因为诗歌曾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感伤,刻骨铭心,超过任何一种文体。甚或可以说,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一点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诗歌已融入了他们的生命。一九五○年出生的作者几乎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经历了建国以后的许多风雨,“江山不幸诗家幸”,我们从中可以捕捉到时代的一些脉动,至今读来,依然激动人心。
诗集取名《旅途》,正如诗人在《后记》中所说,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旅途》一诗曾在全国获奖,二是因为诗集反映了作者“人生各个阶段的感受”。从诗歌内容来看,大约可分为四个部分:
1、 乡村赞歌。作者是农民的儿子,对乡村景色情有独钟,对乡村生活眷恋喜爱。对农民劳作的沉重,传统观念的顽固,不良风气的侵袭,作者或寄予同情,或加以挞伐,或进行谴责;而对家乡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则感到欢欣鼓舞。如:
鸟儿,唱响乡村的黎明
朝霞,给楼群披上彩巾
自来水冲去苦涩的记忆
煤气灶发出喷香的笑声
――《乡村晨曲》
山墙展出奔马的图案
楼顶竖起鹿角般的天线
白天,猎取村道上飞驰的速度
夜晚,捕捉荧屏中改革的欢欣
――《农房》
尘封的故事爬上心头
奶奶摇着童谣慈爱地走来
妈妈彻夜纺纱的身影
生动成一幅古老的油画
――《纺车》
一头担着艰辛
一头担着贫穷
扁担压弯了羸弱的腰
――《扁担》
将阳光纺成经线
将月色纺成纬线
织成东方火红的朝霞
织成乡村翠绿的憧憬
――《乡村织女》
这些诗歌,情真意切,清新质朴,真实地记录了乡村的变化,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2、军旅生活。作者曾经历十八年的军旅生活,虽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但艰苦的锻炼,严格的军纪,纯洁的友情,还有忘我的抢险都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赞美那如火的青春,赞美那热情的岁月,更赞美那血浓于水的军民深情。如:
朔风吹出
钢枪不屈的脊背
月华点亮
枪刺警觉的目光
――《冬夜站岗》
是千里外电话中一声热切的问候
是吴钩梦维系的北调南腔
……
是月台上依依送别止不住的泪水
是睡梦中频频出现的往事轶闻
――《战友》
掰开圆月
将吴刚的坚韧 嫦娥的寂寞
细细品嚼
――《中秋夜值班》
支援从八方而来
最难忘那支绿色的队伍
那些与瓦砾搏斗的手指
染红多少溅血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
绿色的军营也给作者留下了绿色的回忆,温馨而甜美。作者将这一部分诗歌辑录为“绿色的梦”,流露着自豪,流露着眷恋。
3、山河思考。作者从军多年,后来又一直从事新闻工作,高山大川,名胜古迹,作者多有游历,可贵的是作者都有所思考,有所记录,情郁于中,发而为声。有一些是对壮丽河山的描写与赞美,更多的是对沧桑历史的感慨与沉思。如:
历史挥鞭
抽出一条狭长的伤疤
……
界碑已经结痂
痒痒地等待脱落
――《中英街印象》
杨柳依依 残留皇家奢侈的笑
湖水盈盈 强睁弱者哭肿的眼
……
走出园门
两只石狮的目光
把我的肩背盯得很痛很痛
――《谒圆明园遗址》
古铜色的赤背上
瀑布流泻无声
……
仰望你执拗的背影
想一个民族的历史
在你的脚下延伸
――《泰山挑夫》
在风雨交加的七月启航
十几名中国最优秀的水手
顺着莱茵河预言的方向
开辟一条艰难的航线
――《南湖船》
五百罗汉盯住大小口袋
等着塑金
张继的《枫桥夜泊》到处发表、
愁煞新诗人
――《寒山寺》
二十六岁时你拿一块《五人墓碑记》
击中魏忠贤奸党
也击伤了自己
不惑之年
永远躺进了中国文学史
――《张溥故居》
作者以诗人的眼光审视名胜,以诗人的情怀游历山水。“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陶渊明《拟古》),位卑未敢忘忧国,家国兴衰,匹夫苦痛,都让诗人揪心萦怀。
4、人生况味。作者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历史,更关注现实和人生,即便是写自然万物,也常常联系到芸芸苍生。诗集中既有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作者与他们同欢乐,共悲伤,充满着悲悯情怀和人文关爱。如:
不用鲜花炫耀未竟的事业
只是默默的孕育希冀
……
金秋的硕果
已托起你成熟的信念
――《无花果》
眼睛向上是一种艺术
眼睛向下是一种职责
眼睛总是向上
难免脚下踩空
眼睛总是向下
常被天空遗忘
――《秘书感受之二》
乡村院落
邻居是互挽的手臂
厂区宿舍
邻居是共同的话题
单元楼房
邻居是厚厚的墙壁
――《邻居》
夕阳在悲壮的叹息中回望
汗流浃背的跋涉
无数弯腰收割的农民
用镰刀挽留最后的辉煌
――《追赶落日》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常画面,诗人慧眼捕捉,精心涵咏,或揭示哲理耐人寻味,或寄予深情令人感慨。
诗集共收录101首诗歌,大多短小精悍,最长的一首不过四十行(《新中国,我和你同龄》)。但都饶有情趣,读来余味悠长,令人爱不释手。在艺术上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 丰富的想象,使诗歌充满生命的张力
想像是文学的传统,诗歌更是离不开想像。康德以为,唯独有想象力,才能把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爱因斯坦则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就是诗人的翅膀,想像就是诗人的思想在飞翔。朱凤鸣是一位富有天赋并具有超强想像力的诗人,他不断向读者释放和展示着具有非凡想像力的精采诗歌。如:“两双巨手一握\你便长成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生动传神,跨越时空,富有生命活力。“遮住了秀峰\遮住了翠谷\遮住了一个伟大的谬误”(《庐山云雾》)在语言的排比与悖谬中,令人沉思并痛惜。“周末到场部看电影是最大的奢侈\田埂上整齐的脚步踏碎渠中银月”(《军垦》)幽默的调侃与欢快的意向交织,意趣横生。“一群红领巾飘然而至\有人问老师\当年阿庆嫂为啥不开冷饮店”(《沙家浜》)化冷峻为欢快,让读者在童趣中遐思,惊觫于战争对人性的戕害。诗中许多物象在诗人的想像力创作过程中随手俘获,信手拈来。拿破它说:“想像力创造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诗歌的想像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开启读者的心智。诗人正是用灿若珍珠,看似零碎的斑斓物像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二、精当的比喻,使诗歌流淌生动的韵律
一般来说,比喻要通俗、贴切且富于创新。诗歌常因妙用比喻而更显形象生动,作者深谙此道,诗集中精彩的比喻俯拾即是。这些信手拈来,而又精巧恰当的比喻,使整本诗集灵动飘逸,充满生机。“北风如刀\炉火伸出温暖的手\窝窝头似铁\钢牙嚼出稻米芳香”(《走进军营》)有力度有温度,有质感有味道。“乡路是母亲伸出的手臂\牵动游子绵绵的乡思”(《乡路》)母爱有多长?纵横四野,连接八荒,无处不在,无所不容。“妈妈彻夜纺纱的身影\生动成一幅古老的油画”(《纺车》)数典忆祖,触景生情,母爱历久弥新,生动如画。“乡村厂像丑小鸭\衔住春的衣角破壳而出”(《乡村厂》)雨后春笋般的乡村厂清新稚拙而活力四射,呼之欲出。“哗啦啦地伸枝展叶\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玉米》)观察入微,彰显生命的原生之美。“手摘棉花\如触摸动人的初恋”(《棉花》)别出心裁,写出了棉花的质感,更写出了摘棉花者细腻微妙的情爱。“农民们被紧绷的弓\射进一块块田地”(《麦收季节》)时不我待,麦收季节的迫切与紧张,跃然纸上。“奶奶摇着纺车去了\遗落一串又细又长的童谣”(《农家的日子》)奶奶的慈爱、儿孙的怀念交织绵延,与纺线一样长。“婚纱,把羞涩的新娘\绰约成一朵雪中红梅”(《嫁新娘》)白色的婚纱衬托出新娘娇羞的红颜,色调艳美,对比鲜明。“山冈上旋转的雷达\可是巨龙警惕的眼睛”(《老龙头》)长城一直就是龙的化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吟咏长城而着墨雷达,无异于画龙点睛,可谓神来之笔。
三、 深刻的思考,使诗歌闪烁哲理的火花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优秀的诗人常能于平凡的事物中颖悟其丰富的内涵,当然这不仅需要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思考,还要有博大的襟怀,细腻的情感。“往事飞鸟般远去\心的枝丫上总栖留点什么”(《旅途》),联想到泰戈尔名诗“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翅的痕迹,但是鸟已经飞过”,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令人怅然若失。“与其在港湾停泊十年\不如到大海闯荡一天”(《船的抉择》),让人想起舒婷的名句“与其在山顶守望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可谓异曲同工而大异其趣。“默默无闻中\长成晶莹的心身\放出光华时\已结束生命”(《珍珠》),饱含人生感叹,意味深长。“倒影嘲笑真景的古板\风及时给它敲响警钟”(《求是篇二》),去伪存真,发人深省。“真诚信任\平等付与\浇开友谊之花\虚伪贪婪\居高临下\葬送人间真情”(《远与近》),处世哲学,为人之道,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张继的《枫桥夜泊》到处发表\愁煞新诗人”(《寒山寺》),幽默中流露出对新诗发展的忧虑。“朴素至极的衣衫\遮不住心里长出的娇艳\馨香是无声的叫卖”(《卖花的老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质本洁来还洁去,浮华褪尽,返璞归真,善良、朴素、真诚等方是人性之大美。
当然,诗集并非尽善尽美。诚如老诗人邹荻帆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应“删去一些比较平庸的作品,使诗集更为精彩一些”。也许作者是想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写诗的历程,也许是出于敝帚自珍,不忍割爱的心理,诗集中确实收录了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如《油菜花》《面对大地》《脱粒》等,平白如话且了无诗意,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