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立波诗歌的语言创造力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1

 

       蒋立波是当今诗坛上一位最具活力的天才诗人。我说他的天才是来自他的勤奋,尤其是他勤奋创作出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天赋。读他的诗总有一种深切的感动。

       就他这十首诗而言,无不彰显其语言洞察世事无常或者岁月沧桑的创造力。其独特的体验、独有的文字驾驭,在一首首诗中都表现出了游刃有余。也许在他看来,诗歌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用词语说话。只有鉴于此种基础上的定位,才能在诗中知道怎么说和说什么等的语言技法问题。有感而发的众我,有情而抒的均为,字字句句总呈现出人间的冷暖,命运的考问,并由此在诗里演变发生。

       比如他在《桃形李》中:“通过词语的嫁接暗中偷换了身体/这互相的馈赠打破了植物学的禁忌”,“当我咬开你的肉,世界送给我/又一片新鲜而甜蜜的伤口”,“当我们谈论语言的密封性时/因为只有它洞悉语言内部的景观”。在这“一首肉感的诗里”,诗人的确仿彿“用地道的方言介绍自己:我,我,我”。如此睿思的语言嫁接,让“桃形李”有了意味独深。

       显然,在蒋立波的诗歌中,我常常被其惊人的语言修辞生发而哲服。看看他的《大雪日得句》,就会被传神发现:“这微妙的平衡术不可能被我们掌握/那精确无误的焊接,修辞的减震器和弹簧”。这种大雪日的偶然得句,无不让人读出其诗歌语言探索的用心。这里,说“得句”不如说诗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他肚里有货,脑袋有料,长期的知识积累,长期的人生积淀,让他有这等深刻的见解。

       当我对蒋立波的诗一首一首读下来的时候,不但光是感悟到他“对诗歌语言的创新(苗霞语)”,我好像就是一只锃进《旧天堂书店的猫》一样,被陶醉于那种“词语因反复使用而不得不忍受/语义的磨损,天堂因廉价的许诺而变旧”的优美旋律中。这里,无论是“词语”,无论是“语义”,皆是知慧思想的碰撞,这碰撞,是诗人身临其境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随后不可救药地牵出的“一根细长的尾巴挂下来,并在恰当的地方/卷成一枚钩子,垂钓下午的恍惚”。我读我如拨开云雾,发现其所要抓住的重点是“垂钓下午的恍惚”。简言之:“垂钓恍惚”,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嫁接手法。我们是否知道,在标准化的汉语言范畴中,以“垂钓”来形容“恍惚”这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我还是在诗人的笔端领悟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自然有了一幅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试图隐身”,“在寂静中缓慢地坍塌,匿名”的显赫,这不得不让人眼前一亮。

       综述蒋立波这十首,不难看出其语言主体的创造深度。他的诗除我上面提到的,包括没有提到的《白鹭研究》《听力中的重音》《纪念张爱玲》《玩具坦克,或倒叙练习》《乡居隔离指南》《听英国演员朗诵杜甫的诗》等,这些诗作的题目也是精心剪裁的。看得出其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对诗学修辞艺术探索可见一斑。

       何况古人们就有诗到语言止的说法,如果一首诗情感失血,语言苍白,这样的诗何谈先锋?为此,诗歌语言的创造力与重构的重要性,是天才诗人蒋立波诗歌留给我的思考。

 

(2021.12.)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