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40】||雨雪闲话在天空
——《雨与雪》赏析
□蔡启发
雨的成因是诸多的,其表现形态也是各异的。雪是水的固体形态,简单说是雨雾的结晶。雨与雪,实际上就是雨是雨水雪是雪粒。一个季节的变换,走过了一年四季,一种自然现象走进了诗里,意义即便转到非同凡响。从气象学角度讲,李建军的《雨与雪》可否读出闲话的色彩意味。
我可以说李建军,是一个被具有诺贝兄长诗祖们所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诗人,也是较为成熟与典型的现代主义诗人。为此,我这里又不得不要多说上一句:诗人就是一个聪明的情种,任何现象或者物体在他的笔下都会强烈的孕生出情感的产物。“雨,雪在冬天的住址等你/唇与唇之间相隔一生的距离/从雨的针孔里穿过月光/从雪的花苞中取出火焰”。在这《雨与雪》里,无论谁读到会感觉,这样的起笔就有着特别能适引眼球的情味。可谓诗句呼之欲出而非属平常话语,但言说致理入情,更是话来得心应手。
雨雪虽然是自然现象,一旦进入了诗就具有了生命物理的经典意义了。因此,出现了诗人雨的呼唤和雪的等待,将“雨与雪”联诀问答。那么,什么是雪呢?诗人说:“凌空飘落的碎片/那是雪”,什么是雨呢?诗人又说:“像故乡刻骨铭心的炊烟/云朵与蛙鸣聚集的池塘/那是雨”。这诗句中一问一答,给出最深的印象就是:“智谋过人”这四个字。光凭“云朵与蛙鸣聚集的池塘”,这很快让我联想到 “蛙雨”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何为“蛙雨”?它的意思和发生原因,是指龙卷风把别处池塘中的水和青蛙等一起卷向天空,随着雨云在气流中飘移后,降落到其他地区,这也就是常说的“蛙雨”。
所以,“凌空飘落的碎片”的出现,亦成为妙句下开始了清新美妙的 “雨问雪答”。你听,“雨问:什么是忧伤/雪答:乌云的故乡/雨问:什么是分离/雪答:天崩地裂的种子”。这如梦一般的问答形式,写出了诗人的自然情趣,更以问答描绘和托出抒情,形象可掬。同时收到了虚实相符,远近相兼,触景生情,景象环生的艺术效果。
【附原诗】雨与雪
□李建军
雨,雪在冬天的住址等你
唇与唇之间相隔一生的距离
从雨的针孔里穿过月光
从雪的花苞中取出火焰
凌空飘落的碎片
那是雪
像故乡刻骨铭心的炊烟
云朵与蛙鸣聚集的池塘
那是雨
像镜里扎羊角辫的影子
雨是扑翅而来的野鸭
雪是呼啸而去的白马
其实——
它们也是潺潺流淌的血泉
它们也是声声轰鸣的灵魂
雨问:什么是忧伤
雪答:乌云的故乡
雨问:什么是分离
雪答:天崩地裂的种子
在暮年的山坡上
它们溶化为夕阳
【李建军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蔡启发简介】
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